王妃日日想和离全文免费阅读(贾元春因何而死)

1. 王妃日日想和离全文免费阅读,贾元春因何而死?

高鹗在第九十五回中,写了元妃之死,这则故事的回目是“因讹成实元妃薨逝”,这则回目原本就隐含了因果关系,贾元春的死因是“因讹成实”。不看故事内容,高鹗应当说的是贾元春死于构陷,也就是因谗言而死。

但是,书中却写的是贾母听到元妃得病的消息,说“前番吓的我了不得,后来又打听错了。这回情愿再错了也罢”。原来,高鹗所说的“因讹成实”是这么回事。前面得病是讹传,而这个讹传却终成事实,读来真有点搞笑。

到底,高鹗也没有写明白贾元春是因何而死的,尽管他也写了贾元春因病而亡,但元春的病来得十分古怪,高鹗十分草率地让贾元春病死了。高鹗似乎写得极不靠谱,那么,以《红楼梦》的伏笔来看,贾元春究竟因何而死呢?

破解“虎兔相逢大梦归”之谜

贾元春的死因,其实早就隐伏在第五回书中,作者以其判词和《恨无常》曲,清清楚楚地交代了元春之死,只是我们尚未完全读懂而已。比如,“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判词,几乎也成了红楼死结之一。

这句判词究竟是什么意思,恐怕高鹗是心知肚明的。因而,他在续书中以十分牵强的写法,“破解”了这句判词。高鹗说,元春死的时候,“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农历中,以立春为一年之交,元春正好薨于虎年、兔年交替的当口,便是“虎兔相逢大梦归”了。

刘心武老师认为,高鹗这样写应当是“兔虎相逢大梦归”,兔年在先,虎月在后,即便高鹗写得对,那也应当是“兔虎相逢大梦归”。我觉得刘心武先生说得不对,高鹗明明写的是甲寅、乙卯年之交,并不是说的“卯年寅月”,可以理解为“虎兔相逢”。

其实,我倒是觉得高鹗这样解释“虎兔相逢大梦归”,基本上说得过去,比篡改版本写作“虎兕相逢大梦归”强得多。但是,高鹗却没有涉及到“梦”,只是把“大梦归”三个字简单写成了“薨”。或者,高鹗是在刻意隐瞒原著中的真相吧。

元妃省亲这段书,其实是“倒叙法”,也就是贾元春死后魂游贾府。所以,元妃是元宵节戌时初刻才从宫中起驾的,元宵,就暗示了“元消”,元妃已死,天黑了才能出来。贾元春夤夜省亲,其中就有一个“虎”字。丑正三刻,执事太监提醒元妃“请驾回銮”。等到元妃与家人告别,走出大观园时,应当就是寅时了。

元妃一刻都不能耽误,必定要在卯时前回到宫中。卯时天亮,游魂不归必定魂飞魄散。“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就以“炮仗”这则灯谜,暗示元妃“已花灰”。也就是说,贾元春在“寅卯”相交之时才回到“宫中”,她已经回不去了。所以,这就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但是,假如作者就是这样隐伏“虎兔相逢大梦归”这句判词,那也显得有点拙劣了。其实,这句判词隐藏的是明清之交的“末世”,或者说就是明朝灭亡的隐语。

卯,就是月亮,象征着大明王朝,也就是贾元春判词中的“兔”。刘心武先生说的“红楼望月”,我深表赞同。但是,望的却不是所谓的“月派”,而是期待反清复明,重回“朱楼”。

“兔”指的是大明王朝,那么,“虎”又指的是什么呢?查阅顺治,也就是福临的生辰,就知道取代大明,入主中原的第一代大清皇帝生于崇祯十一年(1368年),也就是农历戊寅年。这一年,清军开始入寇明朝,“虎兔相逢”。

崇祯十七年(1644年)九月十九日,顺治入主北京。李自成不过是逼死了崇祯皇帝,真正灭掉大明的是大清。顺治属虎,就是《红楼梦》中大清的代码。所以,“虎兔相逢大梦归”暗藏了崇祯之死,也预示“红楼梦”进入南明时代。崇祯十七年,也是顺治元年,真真切切的“虎兔相逢”,朱家“大梦归”。

由此可见,贾元春的死因是“清明”末世,暗伏了大明之亡。而且,元妃死后,真的“化灰”了,元妃化灰之年,还是虎年。怎么回事?请看下文。

“三春怎及初春景”是何寓意

贾元春是在秦可卿死后,忽然间被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的。于是,“二十年来辨是非”就被解读为“二十年来辩是谁”,贾元春仔细分辨隐藏在贾家的秦可卿,发现她竟然是废太子胤礽之女,便向皇帝告密,因为这件功劳而“才选凤藻宫”。

《红楼梦》与所谓的清朝九子夺嫡没有任何关系,贾元春“魂游”大观园,是紧接着秦可卿之死的故事,也可看做是秦可卿魂游贾家,继续在梦中告诫家人“需要退步抽身早”。秦可卿之死,隐喻的就是崇祯之死,这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已做过详细地解读。因为崇祯之死,大明皇统南徙,在抗清复明的同时,各大藩王争相监国、称帝,也相继“家亡人散各奔腾”。因此,秦可卿托梦、贾元春省亲都是在梦里哀告。

崇祯死后,朱明皇统在南方一直延续到永历十六年(1662年),南明总共存在了十八年,就是贾元春判词中的“二十年来辨是非”。这期间,藩王相争,都宣称自家是皇室正统,真伪难辨,大明皇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中走向灭亡的。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其实写的是桂林靖江王府。崇祯死后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1645年),第十二代靖江王朱亨嘉自称监国,以“洪武”为年号,篡夺了大明皇统。第二年,朱亨嘉被隆武帝朱聿键活捉并绝密缢杀,“托言暴疾死”。

原著中,隐伏贾元春是被缢杀的,高鹗却写的是得病而死。实际上,贾元春与秦可卿、林黛玉一样,都是两种死法,高鹗并没有写错。所以,续书中显得有点牵强的“虎兔相逢大梦归”解读,恐怕是高鹗为了保护《红楼梦》而用的“幻笔”。

朱亨嘉是第十一代靖江王朱履祜之子,朱履祜的谥号是“荣穆王”。“荣穆王”这三个字就隐藏在荣国府的荣禧堂中,荣国府就是写的桂林靖江王府,所以,秦可卿、贾元春又化身靖江王,被缢杀后梦里哀告家人退出乱世纷争。

朱亨嘉死后,朱聿键以他的堂弟朱亨歅袭爵,继续做靖江王。顺治七年(1650年),刚刚做了“三春”靖江王的朱亨歅又被大明降将孔有德缢杀,桂林靖江王从此覆灭。这就是秦可卿托梦时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贾元春判词中的“三春怎及初春景”。靖江王最后这三个春天,哪里能与当年的荣华富贵相比?

1650年,又是一个虎年,依旧是“虎兔相逢大梦归”。

朱亨嘉死于谋反,朱亨歅则是被叛将缢杀,所以,贾元春真正的死因除了谋反还是谋反,她死于谋反。而孔有德缢杀末代靖江王之后,永历六年(1652年)又被南明大将李定国所迫,先杀妻子,纵火焚烧靖江王府,然后拔剑自刎。孔有德一把大火,把靖江王府烧成一片白地。这就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元妃第一次“化灰”,贾家集体“爬灰”。

“乞巧”如何伏元妃之死

除了判词、《恨无常》曲隐伏了贾元春之死外,元妃省亲时所点的四出戏,也隐藏了贾家之败、元妃之死。脂砚斋说,这四出戏是《红楼梦》的“大过节、大关键”。如何“过节”,如何“关键”,需要对四出戏进行详细解读,此处,我只说与本题目有关的《乞巧》。

庚辰本在《乞巧》这出戏中批注“《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长生殿》这出戏演的是杨贵妃之死。因安绿山谋反,唐玄宗被迫西逃,途中三军哗变,逼迫唐玄宗处死杨玉环。玄宗无奈,只得交出杨贵妃,杨玉环遂被缢杀于马嵬坡。

这出戏所隐伏的元春之死,与九天薄命司贾元春的册页画以及判词、《恨无常》曲十分相似。

杨贵妃被缢杀于马嵬坡,唐代诗人温庭筠曾经写过一首《马嵬佛寺》,交代了杨贵妃被缢杀的具体地点和时间:

荒鸡夜唱战尘深,五鼓雕舆过上林。

才信倾城是真语,直教涂地始甘心。

两重秦苑成千里,一炷胡香抵万金。

曼倩死来无绝艺,后人谁肯惜青禽。

这首诗应当被深刻点化进了《红楼梦》之中,其中的“青琴(禽)”大概是薛宝琴名字的由来,所以,在《怀古十绝》中,薛小妹有一首《马嵬怀古》。薛宝琴的诗中也借用了“一炷胡香抵万金”,但她却说杨玉环并没有死,而是“温柔一旦付东洋”,薛小妹认为杨贵妃悄悄地逃到了日本。这一笔,隐伏了薛宝琴去过的西海沿子真真国。

真真国就是“水国”,其一隐喻说的是朱由榔缅甸避难,这层隐喻更是以贾探春“远嫁”落到实处。贾探春生于“清明”末世,“清明”远嫁,说的都是“明末清初”、“明清之交”。朱由榔正是在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明期间,乘坐缅甸大船沿大金沙江逃到缅甸避难的。

朱由榔是南明时期代表大明皇统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榔之死,就意味着大明彻底灭亡。永历十六年(1662年),吴三桂奉旨兵发缅甸,大兵压境之下,原本就没有善待南明流亡小朝廷的缅甸王莽白交出了朱由榔。这年六月,吴三桂把朱由榔父子以弓弦勒死在昆明篦子坡金蝉寺中。

这一年,又是农历虎年(壬寅年),还是“虎兔相逢”,大明皇统彻底“大梦归”。所以,真真国女儿诗开头两句写道:“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永历十六年也是康熙元年,玄烨登基时,恰好是薛宝琴随其父前往西海沿子的年龄,八岁。

吴三桂勒死朱由榔后,又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永历帝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雪下抽柴,“回首相看已化灰”都是这段历史的隐写。“虎兔相逢大梦归”,贾元春悲惨“化灰”。

“一炷胡香抵万金”,“萬”是草字头下一个“禺”,与、“禺”是一种长尾猿猴,对应的是荣禧堂中的“金蜼彝”。明朝建立与猴年,崇祯死于猴年,“猴”在《红楼梦》中也是明朝的一个符码,“树倒猢狲散”意味着明朝灭亡。金,既是朱元璋的字辈,书中的“金玉良姻”,又是大清之前的国号。所以 ,是“胡香抵万金”。“胡”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葫芦庙就是“胡虏庙”,王熙凤因“胡乱”睡了得秦可卿托梦。

杨贵妃因“胡乱”而死,因而,“《长生殿》伏元妃之死”,贾元春也是死于“胡乱”。杨贵妃被勒死于马嵬坡佛寺,贾元春则被勒死于篦子坡佛寺,两人也都是因两方势力对阵,被另一方“出卖”而死——贾元春之死隐写的是朱由榔之死。因此,贾元春真正的死因是“胡乱”。

《资治通鉴·唐纪》中说,太监高力士把杨贵妃带到佛堂缢死,《红楼梦》中那些有出家伏笔的人物,会不会也是元妃这样的结局呢?《唐国史补》中,更清楚地记载了高力士把杨贵妃缢死于佛堂的梨树下。薛宝钗曾经住过梨香院,难道宝姑娘的结局也很悲惨?

秦可卿的卧室之中有“安绿山掷过的伤了太真乳的木瓜”,所以,秦可卿之死也隐伏在了《乞巧》之中。王熙凤的女儿生于七巧节,恐怕也难逃这样的结局吧。所以,元妃的结局,其实隐伏了明清之交大明的结局,贾元春死于末世劫难。

王妃日日想和离全文免费阅读(贾元春因何而死)

2. 成语徐娘半老的背后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这个徐娘名叫徐昭佩,是南北朝时南梁王朝的信武将军徐琨之女,梁元帝萧绎的正妻,后世称之为徐妃。

那她又怎么会弄出个“徐娘半老”这样的成语来呢?下面我就来跟你们说说她干过的那些奇葩事:

一、半面妆

南梁皇室萧家信佛,当年梁武帝萧衍大兴佛教,并且自己三次舍身出家又被大臣们三次赎回。萧绎是他的儿子,从小便耳闻目睹,养成了清心寡欲的性情。

而徐妃正好相反,性格泼辣又任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有点作。那萧绎本就是性格清冷之人,而且和徐妃这老夫老妻的,早就没有激情可言了。但徐妃总是怨恨他对自己重视的不够,无论她用什么方法试图吸引丈夫的注意,丈夫都视若无睹。

在经过长时间的郁闷之后,徐妃打算玩儿把大的,这把一定要引起老公的注意!

这天徐妃侍寝,晚上萧绎来到徐妃的住处,徐妃上前迎驾,结果一抬头,萧绎发现她只化了半张脸的妆,另外半张脸纯素颜。

原来这萧绎有点残疾,他只有一只眼睛看得见,是个“独眼龙”。

所以当萧绎觉得奇怪,问她怎么只化妆了半张脸时,结果她作死的回答:“君只一目,妾半面妆足矣!”气的萧绎直接摔门而去,几年都没再来!

萧绎不再来,徐妃就更气愤,她觉得这充其量最多算个恶作剧,丈夫不应该有这么大反应。她认定丈夫不过是想借这个由头,躲着自己而已。看来这种方法还是太小儿科了,要想吸引到丈夫的注意,需要给他更大的刺激才行!

二、出轨和尚

离皇宫不远处,有一座佛寺叫瑶光寺。徐妃去礼佛时,在寺里结识了一个长相清秀又博学多才的僧人叫智远道人(史书中就是这么记载的,我也不知道佛寺里为什么会住着个道人)。从此便经常跑去寺里向他讨教佛法。

也许是徐妃魅力无限,也许是智远凡心未泯,更可能是徐昭佩为了刺激丈夫而故意为之,总之他们最终将佛法从白天谈到了夜里、从桌上谈到了床上……

这种事纸包不住火,时间一长就传得街知巷闻了!智远在得知徐昭佩的身份后,吓得赶紧跑路了(和尚也怕死啊)。徐妃的第一次出轨就此戛然而止,但好像没达到她的预期效果,虽然这事把全城都轰动了,但唯独老公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萧绎不傻,而且耳聪目明(虽然只有一目),徐昭佩偷情一事他其实是心知肚明的。要说这信佛的皇帝啊,心胸确实宽广,也许还能将自己的妃子委身于僧人理解成供佛的另一种方式也说不定。总之他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来惩罚任何人。

而徐妃的理解是:是不是因为瑶光寺离皇宫有段距离,所以导致身处深宫的皇帝根本不知道此事(早就满城风雨了好吧)。看来得在离他近一点的地方搞事情才行!

三、出轨丈夫随从

物色来物色去,最后她把目标瞄准了萧绎的近随暨季江。暨季江是个翩翩少年郎,姿容俊秀(虽然最终的目的是刺激丈夫,但也得找赏心悦目的,不能委屈了自己),又是丈夫的贴身随从,各方面都非常满足自己的选择标准。

暨季江还是个毛头小子,愣头愣脑、情窦初开,虽然知道徐昭佩是皇帝的老婆,但经不住徐的勾引,很快就拜倒在石榴裙下,成了徐妃的第二任情人!

当然这事照样瞒不了多久,更何况徐妃并没有隐瞒的打算,很快又弄得朝野皆知。

有次小暨的一个同事调侃他:“徐娘老矣!”。意思是:你找女人也不找个年轻点的,怎么找了徐妃那个老女人?

小暨同志骄傲地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意思是:别看她年纪有点大,这成熟女人的风情可不是那些乳臭未干的丫头片子可以媲美的!(这也是“徐娘半老”这个成语的出处)

四、约会才俊诗人

徐昭佩并不满足于暨季江这张长期饭票,偶尔也会吃快餐。

比如她有次认识了一个名叫贺徽的青年才俊,此人是个标准的花美男,而且才华横溢,在当地颇有诗名。两人刚认识,徐妃就一点都不矜持地邀他去一个叫普贤庵的寺院里“开房”,两人就在尼姑庵里狂野地释放着天性。

五、迫害其他嫔妃

从以上的事情中就可以看出,徐妃的情商真的很低。这让她在宫中的嫔妃们之间也没有落下一个好名声。

她在宫中和其他嫔妃的相处模式是这样的:

“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

也就是说,她跟和她一样不受宠的妃子可以相谈甚欢,但对待那些正受宠的嫔妃则不怀好意,甚至一见到别的妃子怀孕了,就要想方设法的去谋害!

这就导致了那些宠妃在萧绎面前绝不会说徐昭佩半句好话,再加上徐妃也确实一向任性而为,萧绎对徐的印象也渐渐差到了极点。

这也是萧绎即皇帝位后,宁愿空着后位,也没有按照惯例册立正妻徐昭佩为皇后的原因。

结局

徐妃的任性萧绎可以包容,最多眼不见心不烦,不去搭理她就行了。偶尔的“红杏出墙”萧绎也忍了,毕竟我佛慈悲人谁无过!

但是徐昭佩已经越来越肆无忌惮,头顶长年累月的春意盎然以及时时听闻大臣们私下里拿自己的老婆当作调侃的作料,让这个日日诵经的修行皇帝也最终忍受不了了。

这时萧绎的一个宠妃王氏暴毙,嫔妃们异口同声地将嫌疑矛头指向徐昭佩。萧绎就顺水推舟把罪名按到她的头上,新账老账一块儿算,下旨赐她自尽。

虽然死到临头,徐昭佩还是维持住了一个皇家贵妇的骄傲和气度,既没有撒泼打滚,也没有跪地求饶。她只是默默地站起身来,整理好衣饰。又慢慢地走到一口井的旁边,微微仰头闭目,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纵身一跃跳入井中。

萧铎对她应该已经是痛恨至极,赐死徐妃并未让他怒气全消,在徐妃投井后,萧绎命人将她尸体捞起,附上休书一封,一起打包送回徐昭佩的娘家,直接将她从皇室名单中除名。

这还没完,萧绎想了想还不解气,又写了一张公告,把徐昭佩做过的那些事一桩桩一件件全部记录在内,向全天下公布,让她受万世唾骂。

还没完,萧绎又亲自执笔写了一首赋——《荡妇秋思赋》,来描述和指责徐昭佩的乱行,后世用“荡妇”来指代淫乱的女人,就是打从这里来的。

结语

徐昭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她为什么会做出那些行为?

是因为天生淫荡加上无脑任性?还是长期被丈夫无视所导致的过度报复?又或者是绝望后的破罐子破摔?

那么她对丈夫萧绎又是什么样的感情呢?

爱?恨?还是兼而有之?

这些也许只有她自己心里才知道答案吧!又或许,她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3. 历史上有哪些天作之合的夫妻?

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名将,那真是数不胜数,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真正存在的巾帼英雄,那也有好几位在那排队等候。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夫妻名将,那也有好几对来凑热闹,但是,要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最具传奇的夫妻名将,那只有南宋中兴四将中的韩世忠和他的夫人梁红玉了,他们是真正的天作之合夫妻

泼韩五其人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人(今陕西省绥德县)。外号泼韩五,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任何产业,喜欢喝酒,天天舞枪弄棒的不务正业。据说他曾赤手空拳和巨蟒搏斗,结果一人一蟒相持良久,韩世忠卡住蟒头,裹挟巨蟒奔至家中,拿起菜刀,不仅结果了大蟒性命,还吃了顿蟒肉。写到这,又是泼皮无赖,又是杀蟒蛇,突然有点在写刘邦的错觉呢!

还有一次,韩世忠碰见一位算命先生,这位先生可能是几天都没开张了,实在想做单买卖,看见韩世忠就拉着他说:这位壮士,我看你面貌贵不可言,以后一定能当上三公。本来想着这句吉利的话一定能换点好处,结果韩世忠听了后,直接把这位老兄胖揍了一顿,还三公,唬谁呢?没看老子一天穷的叮当响吗?就这眼神还算命?

可是,谁又能想到,若干年后的韩世忠,真的位列三公!命运就是如此神奇,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只要努力,一切都有可能,韩世忠奋勇杀敌,最终成了一代名将!但如果他没有付出,没有在战场上不顾生死的拼搏,那他到最后,也就是一个泼皮而已。

梁红玉其人

梁红玉,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史书称其为梁氏,红玉一名首见于明朝首辅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而这位张四维呢,就是帮助万历皇帝清算前任首辅张居正的那位仁兄。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梁红玉出生武将世家,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一身好功夫。虽然是一介女流,却天生神力,能挽强弓,每发必中。谁说女子不如男,这等奇女子,不知让多少男子汗颜呀!

不幸也方腊

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雇工出身的方腊率众起义。而这次起义,永远的改变了韩世忠和梁红玉的命运。

方腊自称圣公,建元永乐,设置官吏将帅,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东南震动。

起义发生后,梁红玉的父兄在平方腊的战争中,因贻误战机,战败被杀,而作为罪臣家属的梁红玉因此沦落为京口营妓,营妓也就是所谓的官妓。

兴也方腊

不久后,在武装太监童贯的率领下,宋朝最终平定了方腊之乱。对,您没看错,正史中平定方腊,没有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神马事情,而平定方腊的恰恰是,那位在《水浒传》中屡屡败给梁山好汉的武装太监童贯。

在这次平定方腊的过程中,有一名叫做韩世忠的偏将,一马当先,锐不可挡,屡建奇功。有意思的,最后连方腊也是被韩世忠活捉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也算是为梁红玉一家报了仇雪了恨。

初次相逢,一见倾心,终成眷属

平定方腊后,武装太监童贯踌躇满意的班师回朝,队伍开到京口,童贯开了个庆功会,大家放松放松,娱乐娱乐,一醉方休,同时还把京口的营妓都叫来助兴。当时,韩世忠在众多将领大吹大擂的欢呼畅饮中,因为上司把他的功劳上司抢了,而独自闷闷不乐,这引起了女英雄梁红玉的注意;而梁红玉飒爽英姿,不落俗媚的美貌和气质同样吸引了韩世忠,两人初次相逢,一见倾心。各通殷勤,互生怜惜,于是英雄美人终成眷属。

飞马传诏救高宗

建炎三年,御营统制苗傅与威州刺史刘正彦兵变,强迫高宗赵构让出帝位,内禅皇太子,由隆祐太后垂帘听政。叛乱发生时,韩世忠驻扎在秀州,其儿子及夫人梁红玉都被叛军扣压。事变发生之后,宰相朱胜非与隆佑太后密商,准备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

这边商量完毕,朱胜非就跑到苗傅这里劝说道:“老苗呀,你看韩世忠兵强马壮,听到事变后,并没有立即前来勤王,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呢,如果你派他的妻子前去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的力量大增,大事必定可成也。”苗傅脑子估计是锈住了,竟然认为这是一条好计,他也不想想,韩世忠和他,谁的胳膊粗呀,没有人质,会听他的?真是很傻很天真!

梁红玉好不容易有脱身的机会,立马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介女流,怀里还抱一孩子,一夜之间奔驰数百里赶到秀州。韩世忠见家人平安后,立马率军平叛。最终平定叛乱,韩世忠授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梁红玉封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桴鼓亲操困兀术

建炎三年冬,金兀术率军南下攻宋。金军迅速迫降建康,挥师南下,奔袭临安。韩世忠在镇江断其退路。两军水军在金山脚下展开激战,韩世忠乘舰指挥水军迎战金军,梁红玉英姿飒爽,红妆披挂,亲自擂鼓助战,宋军士气倍增,击败金军水军,歼灭金兵200余人。金军无奈多次向韩世忠借道,均无果,终被困黄天荡,可惜的是,金兀术运气爆棚,在这进退无路的时候,不知从哪冒出了一个汉人,给他献了一计,最终,金军借助老鹳河故道,开渠30余里,连通江口,冲出了黄天荡,并在一个汉奸福建人王某的帮助下,击败宋军,逃回了北方。

女英雄力尽战死沙场

关于梁红玉的最终结局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团圆版本:韩世忠和梁红玉,最终功成身退,归隐西湖。1151年,韩世忠病逝。不到两年,梁红玉也抑郁而终。夫妇合葬于苏堤灵岩山下。此后,宋孝宗下诏竖碑建祠,让他们永远享受人间香火。梁氏故里,也在其出生地,修祠塑像,隆重纪念这位“巾帼英雄”,可惜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意而已!正史中记载:韩世忠在梁红玉去世多年后才去世的,而不是梁红玉在韩世忠去世两年后才去世。

第二个版本是基于史料的推测——遭袭战死:梁红玉协同韩世忠镇守楚州,长年和金军周旋,绍兴五年的农历八月,梁红玉突然遭到金军围攻,在与金军激烈的肉搏战里,梁红玉小腹受到重创。据说,肠子都流出来了,梁红玉依然咬牙奋战。她撕下汗巾,紧紧地裹住了鲜血淋漓的小肚子继续跟金军厮杀。《英烈夫人祠记》记述道:“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战死后,金军割去了女英雄的首级,遗体曝尸三天后,他们也被这位忠勇的女将深深地震撼了。随即将英雄的尸体遣返宋营。“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的记载,可做参照:“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匹两。”屈指算来,梁红玉战死时年仅34岁。“青史几行名姓,北莽无数荒丘。”而史书能为其之死,留下这几个字,已经相当慷慨了。死了,仍被世代传说、天下争颂——这就是所谓的“报国千秋利,忧民万古名”吧!

韩世忠哭诉战功保性命

绍兴十一年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从此,卖国贼秦桧打击主战派的行动就此展开。不过,他一开始想到对付的人并不是岳飞,而是职位和资历都比岳飞高的韩世忠。

五月,在秦桧的授意下,韩世忠留在京城,张俊和岳飞一起巡视韩世忠的军队,临行前,秦桧曾向岳飞透露让他们出使淮东的真实用意 , 并且假意关照他,要他“且备反侧”, 即防备韩世忠的旧部反叛。

等到了韩世忠的军队,张俊这个败类,完全按照卖国贼秦桧的意思办事,在与岳飞一同视察的过程中,“欲与飞分其背鬼军(韩世忠的亲卫军) ,飞义不肯, 俊大不悦”。但最终韩世忠的军队还是被张俊拆的七零八落的。

而为了彻底搞死韩世忠,秦桧又指使淮东总领胡纺诬告并逮捕了韩世忠的亲校耿著,谓其“倡言以撼军心”,图谋叛逆 , 欲以此牵连韩世忠。

结果,那边韩世忠还不知道有人在他背后捅刀子,岳飞这边知道了,立马通知韩世忠想办法自保。韩世忠迅速进宫,跪在赵构面前,脱掉身上的衣服,指着身上一个个伤疤,边哭边像赵构诉说,可怜一个威震天下的大将,为了保命,哭的像个孩子,但赵构并没有什么反应。

这时候,韩世忠伸出两手仅剩的四根指头给赵构看,赵构终于动了恻隐之心,想当初就是这双手把他从苗刘兵变的灾难中拉了出了!现在,这双手都残缺不全了,罢了,留他一命吧!

不久后,岳飞被杀,韩世忠至此闭门谢客,寄情山水,悠游西湖以自乐,想当初身为西陲布衣,仗剑从戎,金戈铁马转战大江南北,“平全闽,夷江西,翦湖湘,歼苗刘,摧兀术,鏖大仪,拓东海,扦扬楚,震淮阳”,不十数年,功名与日月争光,何其盛耶!现如今,退居行都,口不言兵,部曲旧将,不与相见!岂不悲哉?

身后之名

绍兴二十一年秋,韩世忠病重,上表辞官。八月四日被策拜为太师。同日,韩世忠病故于临安,享年六十三岁。追赠太师、通义郡王。乾道四年,宋孝宗赵昚追封韩世忠为蕲王。淳熙三年二月,孝宗追赐韩世忠谥号“忠武”,并命礼部尚书赵雄撰《韩忠武王世忠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孝宗还亲书“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十字。嘉泰四年四月,宋宁宗赵扩下令在镇江府为韩世忠立庙纪念。

而今天苏州市沧浪区枣市街小学即原蕲王祠,供韩、梁两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韩王诞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日”。

4. 为什么说髡刑是最具有侮辱性的刑罚?

朱元璋命令手下按住儿子朱檀,将他全身的毛发剃得精光。朱檀又惊又怕,一年后双目失明,痛苦地死去,年仅19岁。六百年后,一座墓地揭开了朱元璋的秘密。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光全身毛发表明朱元璋对朱檀厌恶至极,认为他不配拥有父母亲情。

这种刑罚叫做髡(音同“昆”)刑,伤害性不大,侮辱性却极强。

朱檀,本是朱元璋最为钟爱的儿子,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他到底做了什么大逆不道之事,将父亲激怒到这个程度呢?

一、曾经的天之骄子,父亲的掌上明珠

朱元璋有26个儿子,除了太子朱标之外,他对第十子朱檀也非常喜爱。

朱檀的母亲郭宁妃在朱元璋还未发迹的时候就嫁给了他。

岳父郭山甫是个相面高手,对朱元璋很是看重,倾尽家财资助他,还令自己的两个儿子追随他。

知遇之恩加上夫妻一路走来的艰辛,都让朱元璋十分宠爱郭宁妃。

马皇后死后,郭宁妃代行皇后职权。郭宁妃的两个兄弟郭兴、郭英被封为陕国公和营国公。

爱屋及乌,朱檀出生后,朱元璋对他也非常喜欢。在朱檀刚刚满月时,朱元璋就将他封为鲁王,赐予富饶的封地。

朱元璋派人在曲阜孔庙进行祭拜的文章中说:“为第十子檀建国于鲁国,内山川之祀,王实主之。因其年幼未能往祭,欲令作词以奉神,其词非必已出,然久不告神,朕心甚歉,今朕以词实告,遣使赍香帛,陈牲醴,申祭告,惟神鉴之。”

朱元璋是个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父亲,俗话说:缺什么就重视什么。

众所周知,朱元璋出身穷苦,是底层草根逆势翻盘的典型。

别说受教育,朱元璋小的时候,饭都吃不饱。

为了一日三餐,他放过牛、要过饭、流过浪、当过和尚,挣扎在社会最底层,从战乱和瘟疫中活了下来。

虽然日子过得很辛苦,朱元璋却在做和尚时,四处化缘,云游了淮西各地,大大开阔了自己的眼界。

这些见识让他想去追求更好的生活,从而在25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巾军,反抗元朝。

战争是残酷的,朱元璋是幸运的。他不仅在血雨腥风中幸存了下来,还因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步步高升,最终攀援到顶峰。

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青少年时期的种种经历,使得朱元璋认识到一个人的眼界开阔,学识渊博是多么的重要。

统一天下的第二年,朱元璋就连续两次下旨在全国各地建立学校,从中央一直建设到了乡村。

对自己的儿子们,朱元璋更是寄予了厚望,希望能够从他们身上弥补自己没有受过教育的遗憾。

他亲自规划了“大本堂”,将古今各类图书搜集在其中。征召名家大儒教授皇子们,选拔青年才俊作为伴读。

《明太祖实录》:上建大本堂,取古今图书充其中,直选才俊之士充伴读。

除了学堂教育,朱元璋还非常注重皇子们的品行。

他常常教育儿子们,要避免奢侈,奉行节俭,爱护百姓。

他曾经指着宫中的空地告诉皇子们:“这里不要建用来游玩的亭台楼榭,可以种些蔬菜,以备宫中自用。不要伤民之财,劳民之力。”

点滴小事,如此种种,可以看出朱元璋对皇子们的教育充斥在每一个细节中。

小时候的朱檀十分讨人喜欢,他不仅长相俊俏,聪明伶俐,而且为人谦虚有礼。朱元璋对他有所偏爱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朱檀)谦恭下士,博学多识,好文礼士,善诗歌。”----《明史》

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朱檀15岁时,朱元璋为他求娶了开国功臣汤和的女儿。

婚后,朱檀带着妻子奔赴鲁国封地,成为鲁王。

明朝实行分封制,除了太子可以留在京城,其他皇子成人后都要去封地镇守领土,维护大明王朝的稳固。

朱檀的封地在山东兖州附近,范围很大,统辖多达四州二十三县。

由此可见,朱元璋对朱檀的期望颇高。希望他能够成为未来帝国的坚强支撑,将大明王朝的辉煌延续到千秋万载。

起初,朱檀勤勤恳恳,也试图沿着父亲为他设定的方向走下去。

可是没多久,朱檀就感受到了日日管理政事的无趣。

朱檀和鲁王妃都精于诗词,可是每天与文人雅士吟诗作对,日子久了也会觉得乏味。

于是,年轻的夫妻两人开始外出寻欢作乐。

没有长辈的约束和劝诫,又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朱檀的所作所为一步步越过了朱元璋的底线。

他先是在兖州城外建造了园林,与鲁王妃常常去那里玩乐,甚至晚上也住在城外,夜不回宫。

建造别院、夜不归宿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就开始编制《皇明祖训》,以此约束子孙朝臣。

上至天子,下至朝臣百姓,皆将《皇明祖训》奉为圭臬。

其中对藩王离宫游玩有着严格规定。

“凡诸王宫室,并不许有离宫、别殿及台榭游玩去处。虽是朝廷嗣君掌管天下事务者,其离宫、别殿、台榭游玩去处,更不许造。”---《皇明祖训》

有人将鲁王的行为告知朱元璋,引起他的勃然大怒,遣人去鲁国呵斥鲁王。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朱檀已经搞出了更大的祸端。

朱檀的身边充斥着一群阿谀奉承之辈,为了讨鲁王的欢心,引荐了一群道士,向他传授长生不老之术,怂恿他修炼丹药。

朱檀对此深信不疑,日日与鲁王妃修道炼丹,将封地上的一干事务交给下属去做。

一日,有道士进献了一道偏方。偏方中需要用童男补阳,炼制丹药。

朱檀犹豫不决,鲁王妃却说,自己有办法。

她派人将民间的男童强行带到宫中阉割,作为药引。当地百姓吓得将小孩藏在家里,不敢出门,一时间人心惶惶。

消息传到京城,得知鲁王夫妻竟然做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朱元璋怒不可遏。他是贫苦草根出身,对老百姓的苦难深有体会,这个儿子实在罪大恶极!

最让朱元璋痛心的是,他在儿子身上花费了巨大的心血,没想到却得到了一个让他无比失望的结果,这样的打击几乎让他无力承受!

朱元璋把朱檀堕落的主因归咎于鲁王妃,认为是鲁王妃的影响和怂恿,导致本来遵纪守法的朱檀做出这样的事!

于是,鲁王妃被赐自尽。

朱元璋舍不得赐死自己的儿子,又对他的所作所为气愤至极。于是,采用髡刑来惩罚他。

从小锦衣玉食,备受追捧的朱檀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回到封地后,他一蹶不振,意志消沉。

没多久,因为体内丹药毒发,朱檀双眼失明,随后还不到20岁的他就这样死去了。

朱檀的死狠狠地刺痛了朱元璋的心,对这个儿子的荒唐行为,他失望极了。

因此,他将恶谥“荒”赐给了朱檀,称他为“荒王”,葬在了鲁地。

年轻皇子的一生,似乎就留下了这样一个荒唐的名声和父亲对他的厌恶。

可是,六百多年后,1970年的某一天,山东邹城一座古墓的发现,揭开了朱元璋不为人知的柔软内心。

三、朱檀墓中隐藏的秘密山东邹城九龙山,一声炸药引起了当地文物部门的注意。

这一看可不得了,炸药炸出了一座古墓,古墓建造在九龙山的山头,对面就是珠山。

莫非寓意“九龙戏珠”?这是一座王侯级别的大墓。

因为大墓已经有被盗的痕迹,文物部门开始了保护性挖掘。鲁荒王墓就这样重见了天日。

而让所有人都非常吃惊的是,这个被朱元璋厌恶地剃去了全身毛发的儿子,其实牵动着朱元璋的心。

墓地选址是朱元璋最为信任的大师刘伯温亲自挑选的。

金银珠宝、文房字画、豪服金冠……一个凝滞的奢华时空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拳拳之爱。

墓中一件描绘着金云龙纹图案的精致木箱中,藏着一顶豪华“九旒冕”。

这种规格只有亲王才能使用,朱元璋虽然对朱檀的荒唐深恶痛绝,却仍然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够享受荣华富贵。

两千多件珍贵文物,件件价值不菲。

其中最让人感慨的是,朱元璋对儿子的爱好了如指掌,朱檀曾经最喜欢的东西都陪着他埋入了地下。

一件堪称千古绝唱的唐代古琴--天风海涛琴。桐木制成,黑漆琴身,为唐代名家雷威亲手制作,堪称举世罕见的传世极品,正是朱檀生前所爱。

墓中随葬了众多的书籍字画,包括宋高宗赵构题跋的金粉“葵花蛱蝶”扇面、元代画家钱选的《白莲图》、元朝刻本的《杜工部诗史》等等。

连朱檀生前常用的文房四宝也陪伴在他的左右。

这一切无不说明,在朱元璋心目中,朱檀还是那个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仍旧是他的风度翩翩的心爱之子。

这些冰冷的随葬物品,附着了一代帝王的脉脉温情。

将一个父亲既憎恨儿子荒唐,却又心疼儿子英年早逝的矛盾心情展现在世人面前。

他把对儿子的愤恨留在世间,却让自己的爱在另一个世界陪伴着自己心爱的孩子。

5. 为什么武则天对自己儿子这么残忍?

武则天要夺的是李家江山,李家的江山只有她的儿子们能继承,那可不是得把儿子搞下台?

麟德二年,唐高宗决定举行封禅仪式。

封禅仪式,是帝王祭祀天地的一种盛大仪式,它象征着帝王治理疆土有方,是帝王功高显绩的最高嘉奖。

它在泰山举行,共分为初献礼、亚献礼和终献礼。通常由天子行初献礼,剩下的亚献礼和终献礼由王公大臣施行。

属于前朝的政事,自古女人没有资格参加。

可偏偏这次高宗举行封禅仪式,武则天提出了异议,要求自己率领命妇也参加这一典礼狂欢。

高宗允许了,让武则天行了亚献礼。

可能就从这一次开始,本就对政务熟悉,与高宗并驾齐驱,共同拴住大唐这匹野马的武则天,在看到了帝王的最高荣耀后,就对皇位有了心思。

这一下,武则天能不去夺儿子的皇位吗,她想要的不单单是行亚献礼,她想行初献礼,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名副其实的那种。

武则天的儿子普遍爱反抗母亲,企图将母亲拉下政坛

其实最开始武则天并没有想要除掉儿子,可惜的是她的长子李弘入住东宫后,从来都跟她不是一条心。

武则天为了他除掉了原太子李忠,李弘得知兄长暴尸荒野后,上表请求父亲能够将兄长收葬。

武则天与萧淑妃是死对头,连带着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宣城都遭到了牵连,一直被囚禁在冷宫里,好大岁数了都没着落。

李弘可怜自己的两个姐姐,又上书父亲,希望能够让两位姐姐出嫁,有个好归宿。

再加上李治也不知抽了什么风,人还没挂就想把权力递交给李弘,武则天再也坐不住了,这代表着她也要趁早退休,对于风头正劲的武则天这怎么能忍受?

上元二年四月,李弘随高宗及武后去往洛阳,暴毙于绮云殿,接着担任太子的是武则天的次子李贤。

不想李贤比李弘还不听话,武则天不断想要驯服这个儿子,不想儿子并不听她的,还命人编撰了《后汉书》来提醒武则天不要过于干政。

武则天气极,儿子现在都不听话了,公然和她叫板,真要做了皇帝自己可不得守着宫内砖头做个等死的老太婆?

为此,武则天不断命人制造对于李贤不好的言论,并且抓住李贤纵情声色的缺点,命人对李贤发出指控,立案审查,把李贤的案子活活做成了谋反案。

还是高宗请求武则天手下留情,李贤才只被免为庶人。

随即上台的是武则天的三子李显,他是熬到了自己老子死了当了皇帝了,可惜啊,实在是太嫩。

由于气愤自己母亲不愿还政于己,他大力扶持外戚,明目张胆培植自己的力量,想要与武则天抗衡,甚至在宰相不允许的情况,脑子一抽说要把天下给自己的老丈人。

为此,武则天果断废了这个废材儿子,将其流放。

次日,武则天的四子李旦便上场了,也就是唐玄宗的老爸。

李旦眼见三位哥哥反抗母亲的悲惨下场,果断乖乖听从母亲的安排,并找了机会及时将皇位这烫手山芋送给了母亲,这才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相比较哥哥们行事鲁莽,反抗母意,太平公主有勇有谋,是母亲忠实的拥护者

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本是太平公主的床伴,太平公主为讨好母亲,学着千金公主献薛怀义一般,把心头之好送到了母亲的床上。

不仅如此,待到二张深获武后恩宠、如日中天之际,太平公主还与自己的两位哥哥一起联名上奏,要求给二张封王,来巴结男宠及自己的母亲。

除了这些举动,太平公主深获母亲的宠信,太平公主还代表李氏家族与武氏家族亲近,以全武后想要平衡李武关系之心。

在自己的丈夫薛绍受到牵连,获罪饿死后,太平公主顺从了母亲的意愿,嫁于武则天的堂侄武攸暨,还与李旦一起参与了武李盟誓,保证互不侵犯。

更有的,武则天没有说,后世人猜测,武则天的长女安定公主早夭(一说是被武则天自己掐死的),武则天出于愧疚想要补偿的心理,这才对独女太平公主宠爱至甚。

不管如何,作为政治家的武则天,她想要掌控那个男权至上的世界,她必定要抛弃自己的性别,自己作为母亲的柔软,如若不然,大事如何能成呢?

鸨姐说古不靠谱,欢迎各位给鸨姐提些靠谱的建议,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哦。

6. 有哪些让你看了三遍以上的韩剧?

唯一看过三遍以上,有机会还在刷的一部电视剧是韩剧《请回答1988》,豆瓣评分9.7,将近34万人打出的评分,目前应该是豆瓣评分最高的电视剧,这个记录从2015年播出保持到现在。

这是部演技无可挑刺,剧情无可挑剔,方方面面无可挑剔的一部电视剧。

网络上有无数关于这部电视的影评有很多,大家可以自行搜索,我仅分享自己喜欢的原因。

这是一部以爱与温暖为主线,串起来的,晶莹闪亮的电视剧。

一、青春之爱:诗一般的悠长——爱你在心口难开;谜一般的恋情——泽善OR狗善,

1.讨厌偶像剧,却迷恋《请回答1988》里的青春爱情故事

作为一个中年老阿姨,从青春年少时开始,就不看任何偶像剧,从《蓝色生死恋》《浪漫满屋》到《流星花园》,《薰衣草》,再到《海豚湾恋人》,《恶作剧之吻》之类,只要是偶像剧,就跟我绝缘。

我一贯的看法是,王子和灰姑娘从来是平行的2个生活轨道,相信他们有交集的,并且最后产生美妙爱情的,是“总为浮云遮蔽眼”的一厢情愿的臆断。

而那些贫寒出身的姑娘们,明明已经穷得饭都吃不上了,还能穿着名牌衣服,不为“五斗米折腰”,又霸道又任性,这明明是没有真正穷过的脑残想法。

大部分人的现实生活中,只能着眼于眼前的苟且,生活的重担,已经让人无心去计较远方的诗歌了。

而《1988》里,给到我的感觉是什么呢?

讲爱情,就是很纯粹的,青葱岁月中的少男少女,在懵懂的爱情中,那颗悸动的心,慢慢地,慢慢地生根发芽。

没有狗血的癌症,车祸,奇葩家人的撕心裂肺,没有动辄壁咚,上床,怀孕流产的简单粗暴,只有一条胡同巷子里的几个少男少女的青梅竹马。

没有自以为是的自恋,某女或某男,自出世以后,身边所有人都围着他/她团团转,而他/她只钟情于某1人。

我们小心翼翼地喜欢着某个人,小心翼翼地被某个人喜欢着,小心翼翼地顾忌着朋友的感受。爱情中,掺杂着友情,真诚中,掺杂着顾忌,最后,爱你,只把你深深地埋藏在心中。

这一切发生的真诚,又自然。勾起了无数人对自己青春中,错过的美好,遗失的遗憾,的一种追忆。

2.每个人的青春里,都出现过红玫瑰和白玫瑰,都曾让你犹豫过

剧情在现在和过去中,轮番切换,我们看到了结局,看到了开头,仍然不知道过程,仍然不知道,我们的女主角德善,最后是选择了外冷内热的狗焕,还是外粗内细的阿泽。

我们最终和谁在一起,并不是单纯的荷尔蒙的冲动。

而是结合了每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作为在家中永远被忽视的“千年老二”——德善,作为一个家世普通,长得普通,个性普通,样样都普通的女孩子,虽然善良温暖,热情活泼,但她依然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啊,她多希望,能有一个男孩子,能像言情小说的男主角一样,真诚地表示出对她的喜欢,她多希望,她也可以被别人捧在手心中呵护着。

到底是“冰山脸”的正焕能对她深情无悔,还是一脸孩子气,需要她照顾的阿泽能许她一世安宁呢?

此外,善宇与宝拉,学霸与学霸的组合,也是无数人青春时代的吸引力法则。

二、亲情之爱:幸福的家庭,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我们始终是一家人

双门洞里的5个家庭,并不是天生的完美无缺。

德善家条件差,一家5口,靠爸爸一个人养活,偏偏爸爸还因为误信朋友,导致银行烂账,工资扣发,一家人日子过得紧巴巴,只能住在半地下室里,家里经常为钱,吵得鸡飞狗跳。姐妹之间,为一件衣服,都能打得你死我活。

但是,姐妹之间,夫妻之间,父女之间,不会一味地暴戾发泄,更有看懂后的包容和理解,尊敬与疼爱。

正焕家暴发户,有钱又有爱,夫妻和美,兄弟和睦,但对于女主人美兰来说,老公成天不着调,疯癫的不像个正常人,大儿子正峰自小有心脏病,考了7年,仍然考不上大学,二儿子正焕虽然优秀,虽是一家人,但跟父母无话可说,似乎隔着千山万水,无法跨越,总是是老二,细想,也是烦恼多多。

善宇家,善宇优秀又听话,是妈妈贴心的棉袄,是妹妹温暖的后背,但是善宇爸爸早逝,一家人靠政府抚恤金过日子,加上善宇的奶奶,对善宇的妈妈也不好,房子都有被夺回去的可能。

阿泽家,只有父子2个人,孤孤单单的,虽然阿泽是围棋天才,家里不差钱,父子不差爱,但是父子2人都因过于内敛,而显得沉重有余,幸福感不足。

娃娃鱼家,父母双职工,本是很有面子的事情,可惜父母没有多余的精力,照顾孩子的感受,娃娃鱼脾气,离家出走,父母竟然毫无察觉,照样不是没缺憾。但一家人,其实正因为这样,才显得真实。

家庭中,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一家人在磕磕碰碰中,用爱滋养着彼此,家才能成为一个有吵闹,又有温情的港湾。

三、邻里之爱:家长里短中,才真的见证了远亲不如近邻的可贵

不看别的,单看这里的家长里短,都能撑起一部优秀的剧来。

几个家庭妇女,坐在大门口,肆无忌惮地喝酒,聊天,你家长我家短。

到男人们一起喝酒,聊聊男人的心事。

但是一家有麻烦时,家家都是及时雨。

从满足孩子对圣诞老人的期待,

到有好吃的好喝的大家一起分享,

到生病去医院照顾。

写在最后,总之,这是一部有温暖,有感动,看完之后,在无数个不经意的瞬间,能不经意的想起里面某个片段的一部电视剧。

它满足了我们对爱情,对亲情,对友情的美好期待与向往,同时又满足了我们对人性中闪闪发光的温暖与善意的追求与感动。

7. 哪部小说让你看完后久久萦绕于心?

这是一个评分爆表的书单,非战斗人员请火速撤离!

1《红楼梦》豆瓣评分:9.5分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中文小说难以逾越的巅峰。

2《三国演义》豆瓣评分:9.4分

何谓经典?《三国演义》让东汉末年成为每个人心中最神往的历史。

3《平凡的世界》豆瓣评分:9.2分

全景展现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圣经,启迪了无数大学生。

4《活着》豆瓣评分:9.3分

每一页都是悲剧,往往令人不忍再读下去。

5《白鹿原》豆瓣评分:9.0分

一幅浩瀚的历史现实主义画卷,层层展现一个民族灵魂的深处。

6《围城》豆瓣评分:9.1分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去。也许世间种种都不过如此。

7《射雕英雄传》豆瓣评分:9.0分

一代人的青春热血圣经,渗透到了之后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

8《半生缘》豆瓣评分:9.0分

人情冷暖,爱恨交织,以及造化弄人。张爱玲最好的小说。

9《京华烟云》豆瓣评分:9.0分

从三大家族的恩怨情仇展现了近现代中国社会风云变幻的格局。

10《天龙八部》豆瓣评分:9.0分

金庸武侠的巅峰,无限拔高了类型小说的文学造诣。

11《三体》豆瓣评分:9.2分

无尽的想象力,来自中国的雨果奖科幻小说。

12《余罪》豆瓣评分:9.2分

央视《新闻直播间》专题报道,窥探这个时代最真实的黑暗角落。

13《明朝那些事儿》豆瓣评分:9.2分

历史从未如此通俗易懂的,明朝从未如此妙趣横生。

14《额尔古纳河右岸》豆瓣评分:9.0分

这是一部史诗,哪怕这个民族日渐弱小,若活着,便不屈不挠地活下去。

15《慈禧全传》豆瓣评分:9.0分

了解慈禧,就了解了晚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24)
婚久情深:陆少宠妻入骨(广西历史上有哪些
上一篇 2024年01月31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31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