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乱世称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1. 三国之乱世称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悦读文史,我是子彧。

秦昭襄王嬴稷,绝对堪称历史上的捡漏大王。

他本是秦惠文王嬴驷的庶子,他爹他娘从没想过要立他为王储,年纪轻轻就去了燕国为人质;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12年后,年轻的秦武王嬴荡意外身亡,还没儿子;当然,即使如此,还是没人想到他,就连他娘也没有;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了,敌国君主竟然想到了他,点名要他回国即位!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争得面红耳赤的竞争对手们竟然同意了!

后来站上人生巅峰的嬴稷此时并不知道,他的捡漏之旅,才刚刚开始。

01

与《大秦帝国》中描述的不同,嬴稷从来就不是天选之子,小时候的嬴稷,几乎是个透明王子。

嬴稷出生于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嬴驷称王的第二年,是其母芈八子的第一个儿子,但却不是嬴驷的第一个儿子。

为了突出这个未来的秦王,《大秦帝国》中的嬴稷,从小就享受着与太子嬴荡几乎一样的培养和待遇,但事实上,这基本上是扯淡。

首先,芈八子和秦惠王算是政治联姻。她在秦宫的地位并不高,而嬴驷对这个儿子并不重视;

其次,嬴稷大约属于激情的产物,芈八子后来又有了公子芾、公子悝两个儿子,对嬴稷并没有特殊的疼爱;

所以,嬴稷真实的童年,就是秦宫里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王子,爹不疼娘不爱。

这一点,从他入燕为质也可以看出。

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嬴稷入燕为质的时间和原因,但根据秦惠文王时的秦国大事,此事大约发生在公元前318年前后。

这一年,张仪的连横引起了山东各国的警觉,三晋深受其害,韩赵魏遂联合燕楚,发动了历史上第一次五国攻秦,史称函谷关之战。

然而,此战事实上参战的却只有韩赵魏三国,第二年秦国反击在修鱼斩杀韩赵联军8万,仍旧不见燕楚有什么动静。

这只能说明,秦国拉拢了燕楚,他们才会坐视三晋战败。而以嬴稷为质燕公子,大约便是拉拢燕国的手段之一。

战国时期,为取得信任,互质公子是常事,但嬴稷质燕却不那么寻常。因为他是单方人质。

也就是说,是秦国单方面急于得到燕国的中立,派了嬴稷为质,燕国方面却没有派公子入秦。

这足以说明,对于秦惠王嬴驷来说,嬴稷是个无足轻重的王子,修鱼之胜足以弥补损失。但对于嬴稷本人来说,这也就意味着生死由命。

当年仅8岁的嬴稷入燕为质的时候,或许不会想到,他这一去就是10多年不能回到故土,秦国的一切都跟他再无关系。

而10多年后,19岁的嬴稷或许更不会想到,一个人的意外死亡,会让他从此开启了幸运的捡漏之旅。

02

公元前307年,嬴驷的嫡长子,即位仅仅四年的秦武王嬴荡,在洛阳举鼎身亡。他死时年仅23岁,并没有留下任何子嗣。

消息传到咸阳,惠文后却顾不得悲伤,因为他还要忙着给另外一个“儿子”站台,争夺秦国王位,以保证她的太后之位。

与电视剧描绘的不同,嬴稷此时还在燕国喝西北风,嬴荡死前并没有指定王位继承人,也没有人想起嬴稷,因为大家都在忙着争夺谋夺王位,包括他娘芈八子。

秦惠文王嬴驷儿子众多,并不缺继承王位的人选。而在觊觎王位的公子之中,呼声最高的是公子壮和公子芾。

关于公子壮的身份,并不十分清晰,比较得到大家认同的是,他是嬴驷的庶长子,担任庶长之职。或许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得到惠文后的支持,成为最有可能的秦王人选。

与公子壮针锋相对的是公子芾,芈八子的另外一个儿子。除了芈八子,宗室重臣樗里疾、将军魏冉也是公子芾的坚定支持者。

魏冉作为公子芾的舅舅,自然会支持自己的外甥;但樗里疾竟然为了公子芾,与正牌太后惠文后对着干,这就不得不说芈八子的手段了。

顺便说一句,这从侧面说明,芈八子并没有与儿子嬴稷一起质燕,而是在秦国,否则怎么能拉到樗里疾这么重量级的盟友。

一时间,两公子斗得如火如荼,秦国王位竟然久久悬而未决。

然而,在燕国孤苦伶仃地喝了12年西北风的嬴稷,估计从没想过他能捡这个漏,因为连他娘都放弃了他而选择了弟弟公子芾。

而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在这关键时刻,另一位敌国君主竟然对他伸出了橄榄枝,最终帮他成功捡漏。

03

这个从天而降的敌国君主,叫做赵雍,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服骑射的那个赵武灵王。

赵雍可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精,他曾冒充使者入秦亲自考察地理,并制定了从北地南下灭秦的战略,要不是后来阴差阳错地死了,或许还真能让秦国至少冒一身冷汗。

那么,既然如此,他为何要横插一杠子,干预秦国王位人选呢?

因为赵雍正在谋划一件大事,胡服骑射。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

原理是这样的,伤筋动骨一百天,这个么大的军事改革,赵国内政肯定要动荡一阵子,这段时间内赵国会很虚弱。

所以,赵雍需要一个友好的国际环境,防止邻居们趁机浑水摸鱼。

而现在,强大的赵国已经从衰落的魏国手中,接过了三晋大哥大的位置,韩魏服帖了;燕昭王姬职也是他刚刚扶上王位的,燕国也搞定了;看看地图就知道,赵国的邻居之中就差秦国没有搞定了。

所以,秦王暴毙,王位空悬,对于赵雍来说简直是天赐良机,要是能扶立一个亲赵的秦王,那不就大功告成,可以埋头搞他的胡服骑射了吗。

这个问题搞清楚了,那么赵雍为什么选择了嬴稷呢?

这个人选当然也是赵雍深思熟虑的。

首先嬴稷在燕国,燕国亲赵,所以有操作的空间,能保证接地回来;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嬴稷长期质燕,国内没啥根基,而秦国国内惠文后、芈八子、还有商鞅变法以来的两朝新贵,都不是省油的灯,让嬴稷做了秦王,猜猜会发生什么?

由此可见赵雍的阴险。主弱臣强,如此一来,秦国短时间内肯定是平静不了了。

要是嬴稷和芈八子斗败了,被赶出了秦国,那正好给了赵雍率军入秦的好借口;如果芈八子和嬴稷斗赢了,那么肯定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威胁赵国,而且嬴稷会感激赵雍的扶立之恩;如果双方斗得难解难分呢?那当然更好,一个混乱虚弱的大国邻居,还有什么是比这更让赵雍高兴的事情呢?

赵雍的算计不可谓不深沉,但是人家同不同意呢?公子壮和公子芾斗得面红耳赤,你说嬴稷继位就继位吗,你哪位啊?

好歹,两位公子都是吉祥物,都是他们背后的两个女人说了算。

芈八子这边肯定没意见,反正都是我儿子,谁上位我都是太后;惠文后就有些尴尬了,不知是被赵国国势所逼,还是被什么人说服了达成了某种协议,总之,惠文后最终点了头。

于是,这场鹬蚌相争的大戏,最终让傻小子嬴稷捡了漏。

捡漏大王嬴稷估计只知道自己的幸运,而不知道赵雍的这些算计。而大阴谋家赵雍估计也没想到,嬴稷这辈子捡的漏,可不止他给的这一个。

04

公元前306年,嬴稷在燕赵军队的护送下回到秦国,即位为王,这便是秦昭襄王;芈八子升级为太后,史称宣太后。

秦昭襄王二年,公元前305年,嬴稷估计刚刚适应过来自己的新身份,还没有从捡漏的惊喜之中缓过来,就又迎来了更大的危险。

到手的肥肉被人抢了去,公子壮心有不甘。他本是最有可能的秦王继位人选,惠文后支持他,秦国宗室、朝堂老臣、各地诸侯,也很多都是他的坚定支持者。

于是,正如赵雍算计的那样,公子壮发动了叛乱,准备武装夺取王位。

宣太后虽然没有宗室的广泛支持,但既然敢出来争夺王位,那也是有两把刷子的。公子壮叛乱后,三下五除二就被魏冉干掉了。

跟着公子壮一起倒霉的,是大量的宗室元老、公子、诸侯,大臣,还包括惠文后和武王后。

经过此次变乱,秦国朝堂估计为之一空。嬴稷的王位虽然坐稳了,但秦国的实力却被严重削弱。

然而,大阴谋家赵雍算准了开头,却没猜到结尾。他失算的这个人,正是宣太后。

不得不说宣太后的手腕和识人用人的能力。她首先让宗室元老、智囊樗里疾出来撑住场面,而后又提拔弟弟魏冉主政。而魏冉也不负所望,很快就掌控了局面。

而另一边,楚怀王因为自己的小九九,又给宣太后送来了一大堆娘家人,宣太后又从中提拔了芈戎、向寿等一批人,很快就稳住了秦国政局。

虽然有人送来了王位,但宗室元老离心离德,庶兄弟们虎视眈眈,嬴稷又多年远离秦国,除了王位可以说要啥没啥。没人培养教育,也没有人脉基础,这本是一场不对等的较量。

然而,不仅有深谙政治的母亲顶起大梁,还有实力超群的舅舅帮忙平叛,现在又有人送来了一大批肱骨,自己的王位总算坐稳了。

这可以算是嬴稷的第二次捡漏了。

可能有人质疑,宣太后和魏冉明明是架空了嬴稷,为何还要说嬴稷捡了漏?

事实上,如果没有宣太后和魏冉,宗室也不可能支持嬴稷,他除了被从王位上赶下来,没有别的出路。

而从后来的事情来看,宣太后和魏冉对嬴稷还是不错的,并没有将他完全架空。而且,对于嬴稷来说,会有人来帮他捡这个漏的。

05

抛开别的不谈,宣太后和魏冉,的确是两个非常优秀的当家人。

对外,秦国在宣太后和魏冉的打理下,已经隐隐有了独步武林的苗头。

韩魏早在秦惠王时就已被秦压制,秦昭王时更是被打怕了,只要秦国一出兵,他们就得跪下来叫爸爸;

秦齐楚在秦惠王时号称三强,彼时秦国还略显下风;但昭襄王时代,秦通过武关和巴蜀地利,从两面将楚国钳得死死的;秦又利用五国伐齐一战将齐国打垮;赵国虽然崛起,但还是稍逊风骚;

对内,秦国内政也还差强人意。

嬴稷并没有完全被架空,虽然决策力有多少不好说,但各项重大决策,嬴稷多半还是亲自参与的。

虽然引入了楚系集团执政,但秦国各项决策都是以秦国利益为重,并没有因此把楚国看做娘家人而有所偏颇;

因此,40年间,秦昭襄王嬴稷垂拱而治,宣太后决策,魏冉当国,秦国国内至少保持了表面的和谐,各方都没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举动。

然而,魏冉终究还是有些膨胀了。公元前471年,秦昭襄王三十六年,魏冉准备让客卿灶率秦军攻打刚、寿二城,以扩大自己的封地。

这件事,说好听点叫策略失当,不好听则叫以公谋私。

于是,第三个帮助嬴稷捡漏的人,也在这年来到了秦国。这个人的名字叫做范睢,大名鼎鼎的远交近攻策略的提出者。

昭襄王三十七年,范睢任秦国客卿,有机会接触到秦王,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他系统地向嬴稷介绍了什么叫权臣当国,以及权臣当国的危害性。

终于,嬴稷下定了决心,撸掉老娘和舅舅,自己登上人生巅峰。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嬴稷宣布罢黜宣太后、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以及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的的权力,以范睢为秦国丞相,而自己掌握秦国最高政权。

公元前266年,花甲之年、捡漏三次的嬴稷终于登上了人生巅峰,成为天下最大战国的唯一扛把子。

有人说,这是嬴稷的权谋和决断,算不得捡漏吧?

这话大体也没错,但嬴稷捡漏的方面在于,宣太后和魏冉主动放权,嬴稷掌权的行为十分平稳和顺利,并没有引起任何骚乱和暴动。

这不像是一场夺权运动,而更像是一场权力交接。

我们都知道,拿起来容易,放下来难,权力这个东西更是如此。况且,宣太后魏冉等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还有楚系一大帮子人,说不定谁就会鼓动他们做点什么,那时候他们还是有能力做点什么的。

但宣太后和魏冉并没有阻止这一切的到来,而是选择了安然隐退。嬴稷也没有为难,选择了让他们安享晚年。

第二年,宣太后和魏冉双双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一切尘埃落定。

如此平稳而又和谐的夺权行为,历史罕见。所以,嬴稷捡了人生的第三次漏。

子彧说

此后的人生中,包括长平之战和储位人选的决策,都是嬴稷独立担当的算不得捡漏。

然而,长平之战虽打败了赵国,却错失了灭亡赵国的良机,还逼死了武安君白起,算不得圆满;而身后事的传递,则差一点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

对于秦昭襄王嬴稷,赞誉还是远远多于指责的,但秦昭襄王晚年的历史,却因此增添了许多遗憾和苍凉的感觉。

公元前251年,75岁的秦昭襄王嬴稷走到了人生的终点。

无瑕不成玉,没有遗憾的人生也不完整。上天给了嬴稷足够长的寿命,三次捡漏的幸运,让他终于有机会登上了人生巅峰,而晚年的遗憾,或许正是为了让嬴稷的人生经历变得更加完整吧!

文/子彧

三国之乱世称王(走上了人生的巅峰的)

2. 蔡东藩评价汉朝差点二世而亡?

蔡东藩说的是“吕后乱政”的事。自从刘邦死后,他的儿子汉惠帝继位,但时间不长惠帝刘盈就死了,随后吕后专权,大肆诛杀刘姓子孙,吕氏掌控了朝政,所以蔡东藩说,汉朝差点二世而亡。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自从刘邦“斩白蛇”起义后,和项羽一起推翻了暴秦的统治,后经过4年的“楚汉相争”,韩信在垓下(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东南)设下十面埋伏,逼使项羽在乌江自刎。刘邦取得了天下,建立了汉朝。刘邦就是汉高祖。

▲刘邦

公元前195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击中,其后病重死去。其在位大约8年。

刘邦死后,其16岁嫡长子刘盈继位,刘盈是吕后和刘邦的儿子。吕后为了让儿子刘盈继承皇位也蛮拼的。

刘邦活着时想废太子刘盈而立幼子刘如意,刘邦一死吕后进行了疯狂报复。不但毒死了刘如意,还把他母亲戚姬砍成了“人彘”。

汉惠帝刘盈是个仁厚之人,很不满意母亲这种做法,吕后居然做出疯狂的举动,让儿子参观她的杰作,结果刘盈看到戚姬惨不忍睹的面容后,被活活吓死了。

刘盈从16岁登基,到23岁就挂了。这7年都是吕后制定国家大事,刘盈就是挂名的皇帝,以至于司马迁写《史记》时,不设惠帝本纪,而设吕太后本纪。

▲刘盈

谁来接替刘盈的皇位呢?这时吕后动了一番脑筋。刘盈生前无子,其实造成这一切的都是吕后所为。吕后为了权利,她居然为儿子选了刘盈的外甥女作皇后,也就是吕后的外孙女。(刘盈姐姐鲁元公主的女儿张嫣)吕后认为这是亲上加亲,大权不会旁落。

其实这有悖人伦,加上张嫣年纪小,张嫣做了两年皇后就死了,死后人们发现她仍然是处女。这就是刘盈无后的原因。

刘盈死后,吕后想专权,但是刘邦活着时,早就看出了吕后有野心,所以临死前做了个决定,和朝中大臣及刘氏子孙歃血为盟,“非刘氏子孙不能为王也”如果谁敢有违,天下共击之。

吕后有所顾忌,所以唯一的儿子死后,干嚎不落泪,也是心事重重吧。张良之子张辟疆看到了这种情况,于是回家后找到丞相陈平问:你知道太后为什么光哭不落泪吗?按说吕后只有这一个儿子,怎么看她都没有悲伤欲绝的样子呢?

陈平摇摇头说不知道。张辟疆说:她再想如何对付你们这些大臣!陈平表示疑问?张辟疆说,太后想让吕家子孙掌权,怕你们这些老臣不同意。陈平恍然大悟。

▲吕后

于是第二天一上朝,陈平就推荐吕后的侄子吕产、吕路、吕台等吕氏子孙掌管大权,吕后甚至把自己的妹妹吕须也封了侯爵。妹夫樊哙更是军中的统帅。之后吕后这才在儿子葬礼上放声大哭,毕竟一块心病就此落地。吕后哭的灰天黑地。

吕后提拔了吕氏子孙,把刘姓子孙赶的赶,杀的杀。一时之间汉朝成了吕家的天下。不过吕后还得作表面文章,刘盈不是没有儿子吗?吕后就为刘盈找了吕家后代作他的儿子。一共找了六个,其中两个都被吕后先立而后废。一个是前少帝刘恭,后被杀。一个是后少帝刘弘。后被功臣派诛杀。

说实话,在吕后专权的15年中,吕后才是真正的女皇。两个废帝就是傀儡政权。

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病重,她临终前都没有忘记巩固吕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时,下令任命侄子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产统领南军。并且告诫他们:“千万不要为我送葬”,功臣派和皇族派都想要你们的命,切记。

八月一日,吕后病死,终年六十二。 吕后遗诏让吕禄的女儿做皇后。(当时皇帝是后少帝刘弘)吕后所有的安排都是为了吕氏外戚集团利益。这样一来加剧了功臣派和皇族派对她的仇恨。因此在她死后,马上就酿成了功臣派、皇族派和吕氏外戚集团的流血斗争。

当时皇族派齐王刘襄首先发难,功臣派陈平、周勃响应,很快吕后的侄子们乖乖束手就擒,吕家外戚集团失败。功臣派诛杀诸吕,杀了后少帝刘弘,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史称汉文帝。

从此汉朝的权利又回到了刘家子孙手中。刘恒是刘邦和薄姬的儿子,刘恒之所以被陈平和周勃这些功臣派拥立,看中的就是他没有根基,考虑他的母亲没有势力强大的娘家人,讲真政治斗争玩得都是套路。

撰文/秉烛读春秋

3. 伏皇后被杀前向汉献帝求援?

东汉末年诸侯并起、民心思乱,强者跨州连郡,弱者宰县割邑,相互间征伐攻讨,意在称帝称王。此时的汉献帝唯有一个“天下共主”的空头衔,根本没有号令天下的能力,唯有兖州牧曹操愿意尊奉他,并声称将兴复汉室。然而随着曹操的权势、地位不断攀升,占据的地盘不断扩大,其对汉献帝的态度开始变得骄横起来。

对于曹操的专权跋扈,皇后伏寿虽然看在眼里,但最初并没有采取行动,直到董贵人之死让她深受刺激,才迫使其走上反曹之路。原来,车骑将军董承对曹操的专横极为愤怒,为了能除掉“国贼”,便自称领受汉献帝的衣带诏,在暗中联合刘备、种辑、吴子兰、王子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但计划尚未实施,便遭泄露。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董承等人被捕杀(刘备在此之前已离开许都,由此得以逃生),而同时遇害的,还有董承之女董贵妃。当时董贵人怀有身孕,所以汉献帝便多次向曹操求情,希望能饶过贵妃,或者等到贵妃生子后,再杀也不迟。然而曹操断然拒绝皇帝的哀求,依然狠心将董贵妃处死,一时间朝野为之侧目。

虽然伏皇后跟董承“谋反案”没有任何的关系,但董贵妃之死也让她深受刺激,也让她看清楚曹操的凶残面目。伏寿深知“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道理,很清楚一旦将来有个风吹草动,自己难免步董贵妃的后尘,所以为了保命,她必须要主动出击。

正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伏寿给父亲伏完写信,讲述曹操是如何的凶残跋扈,并恳求他制定计划、联络群臣,以便除灭“国贼”。然而伏完是个胆小怕事的主儿,根本就不敢这样做,让伏皇后干着急也是毫无办法(“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见《后汉书·卷十下》)。

十年后(210年),伏完病逝,更无人能帮助伏皇后完成心愿。就在伏寿打算认命,准备苟延残喘过完余生时,她先前写给父亲的密信不知何故被人发现,紧接着被呈递到曹操的面前。曹操见到密信后勃然大怒,不仅威逼着献帝废黜伏皇后,还派御史大夫郗虑、尚书令华歆入宫收捕她。

伏皇后听闻消息后,赶快紧闭门户,并藏匿在内墙中,但饶是如此,还是被华歆揪着头发拽出来,并被捆绑、押解出宫。伏寿自知性命不保,所以在经过外殿时,披散着头发、光着双脚跪倒在汉献帝的面前,哀求他救救自己。可此时汉献帝也是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皇后。所以,面对着伏寿的求援,献帝只能以泪洗面,哽咽着说道:“我也不知自己能活到几时,哪里还能救你的命?”

此时,郗虑正坐在皇帝的身边,所以献帝便对他讲:“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意在请他帮忙转圜,留下伏皇后一条性命。然而郗虑作为曹操的党羽,只知奉命收捕皇后,哪里肯为她求情?所以,无论献帝怎样求情,伏皇后还是被关入掖庭暴室,没多久便幽禁而死,时在建安十九年(214年)。伏寿身居后位长达24年时间,享寿情况不详。

至十九年,事乃露泄。操大怒,遂逼帝废后...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发徒跣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以幽崩。引文同上。

伏皇后遇难后,曹操本着“斩草除根”的原则,不仅毒杀她亲生的两位皇子,而且还将伏家几近灭门,遇难者多达百余人,只有伏寿的继母樊盈等19人侥幸活命,但却被流放到涿郡(“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引文同上)。

就这样,贵为六宫之主的伏寿,仅仅因为一个“胎死腹中”的计划,最终却落得身死家灭的结局,实在是令人唏嘘。而在伏寿被杀之前,贵为皇帝的刘协却毫无办法施救,甚至于向臣子求情都无济于事,怎可以用“窝囊”两个字概括得清楚?

史料来源:《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

4. 吕雉是大家族人?

你只看到了吕雉是大家族的人,却没有留意到,刘邦的出身也不简单。

和吕雉成亲之前的刘邦,是什么样的人呢?沛县知名流氓是也。

他是个小小亭长。秦汉时期,乡村每十里设一个亭长,放在今天,大约算是村长兼派出所所长。官不大,工资不高,算是基层公务员。

关键是,他那点工资,基本连自己都养不起,只能成天带着狐朋狗友到大哥家蹭吃蹭喝。大嫂看不下去了,一次等他们来,就使劲地刮着锅底,示意锅里没饭,把他们给膈应走了。

就连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看到这儿子,也是长吁短叹,多次对他说:你看看你哥哥,置办了多少家业,你也学点好啊。

这样一个人,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而吕雉是什么人呢?

她本来和父亲吕公一起住在砀郡单父县,后来为了躲避仇家,举家搬到了沛县。

由于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朋友,沛县人便纷纷去吕家庆祝乔迁之喜,为吕公捧场。就连县里的主簿萧何,都亲自帮宾客安排座次。

这面子,可太大了。这也可以看出,吕家的家底和人脉地位,在沛县当地来说,算得上非常可观。

这种家庭的姑娘,就算不嫁富贵人家,也该嫁个靠谱的良人吧。

可是,吕公在乔迁宴上见到刘邦之后,居然力排众议,把吕雉许配给了他。

吕家的乔迁宴,是按照贺礼的多少排座次。贺礼不到1千钱的,就只能坐在堂下了。

而兜里一个铜板都没有的刘邦,来到吕家,面对萧何的询问,居然大言不惭:我的贺礼是1万钱。

这下子把吕公都给惊动了,亲自出门来迎接刘邦,把他恭恭敬敬地请到了上座。

吕公初来乍到,不了解刘邦这人,萧何却对刘邦知根知底,赶紧提醒吕公:他一向满口大话,做不成事,你不要被他骗了。

可是吕公却信心满满:我会相面,看出这人必然不是普通人。

一顿饭吃下来,吕公对刘邦的面相越看越满意,最后竟要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

以至于事后吕公的妻子和吕公大闹: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把女儿给嫁了?

但是吕公固执己见,坚决要嫁女,于是十来岁的青春少女吕雉,就成了40岁老流氓刘邦的妻子。

表面上看,吕公把吕雉嫁给刘邦,是因为他为刘邦相面,觉得刘邦前途远大,将来必然不是普通人。

但是我们都知道,相面这种东西,是靠不住的。吕公这么一个大家族的家长,不会把女儿的未来寄托在这么虚无缥缈的东西上。

我认为,吕公愿意把女儿嫁给刘邦,必然是看中了刘邦能给吕家带来的利益。

那么,刘邦能给吕家带来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考虑。

一、刘邦的家世

根据史书的说法,刘邦家主要以务农为生,看起来,只是沛县一户普通人家。

但是细读刘邦兄弟年少时期的经历,就会发现,这户人家不简单。

其一,刘邦年少时周游列国,还和战国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门客、名士张耳是好朋友。两人多次一起游历,还经常往来做客。

一户普通的人家,怎么支撑得起周游列国的开销?又怎么能结交到张耳这样的人?

其二,刘邦的幼弟刘交,是儒家著名学者浮丘伯的学生,同窗包括鲁穆生、白生、申公这些出名的儒生。

在古代,普通农民连书都读不起,更别提请到这么好的老师了。

其三,根据史书记载,刘太公至少有一妻一妾。在战国和秦朝时期,纳妾是权贵的特权,普通百姓,就算有钱,也没有纳妾的资格。

这些都表明,刘家绝对不是普通农家。

那么,刘家到底什么来历呢?

《汉书》给出了答案:

汉帝本系,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遂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

唐帝,就是尧帝。刘家是尧帝的后人,在经历了多朝的颠沛流离之后,刘邦的曾祖父,成为了战国时期魏国的大夫,而刘邦的祖父,则是沛县丰邑的邑长。

秦灭六国之后,刘家便成为了普通的平民。

但是我们都知道,古代的人口流动是很少的。刘家虽然不复往日风光,可是从刘邦兄弟所受的教育来看,他们关系和人脉都还在,剩下的家产也不少。

这不是普通的农家,而是以务农为当前主要收入来源的没落贵族。

前文提到过,吕家来到沛县,是为了躲避仇家,在沛县除了和县令有交情,可以说是人生地不熟。

在这种情况下,吕家能和刘家这样的家族结亲,对他们在沛县站稳脚跟,是很有帮助的。

二、刘邦的身份

我们都知道,刘邦是一个亭长,虽然官不大,但大小也是个官。

根据《秦汉吏员研究》的考据,在秦朝,平民百姓是不能做官吏的,必须要有爵位才行。

史书没有记载,刘邦有什么爵位,大概是秦朝二十等爵里排在比较末尾的那几个级别。但是,他们是在小小的沛县混,身上有个爵位,足够吃得开了。

而且,刘邦这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社牛”,不仅能和张耳这样的名士做好朋友,身边还有不少魏、楚两地的豪杰,可以说是黑白两道通吃了。

吕家有了这么一个女婿,在沛县也必然更容易混得开。这对家族而言,有利无害。

三、刘邦的能力

当刘邦走进吕公的宴席时,吕公一定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能和所有的宾客都嬉闹在一起。

善于结交朋友,能做大哥,这在古代,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能力。

史书没有记载刘邦和吕雉成亲的时间,但是根据他们儿女出生的时间推断,大约是公元前215年左右。

那时候,秦朝已经一统六国大约6年了,距离秦始皇去世,大约还有5年。

这段时间,秦始皇可没少折腾,秦朝已经民怨沸腾。

张良已经刺杀秦始皇失败,但是雷霆大怒的秦始皇居然连凶手的痕迹都找不到,这说明秦朝的基层也出现了问题。

大秦王朝危机四伏,敏锐的人可以感觉到,这个世界,要变天了,乱世即将到来。

乱世之中,如何生存?

这不仅需要绝对的力量,也需要绝对的智慧。

当吕公看到相貌不凡、能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刘邦的时候,他或许想到了,如果家族能和这样的人搭上关系,在乱世之中的危险系数,就会减少几分。

甚至,这样的人有可能会在乱世之中干一把大事业,带飞家族。

这是一场豪赌,而他需要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一个女儿而已。他不止一个女儿。

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女儿嫁过去之后过得不好,自己多多接济就是了。

于是,吕公选择了押注在刘邦身上,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写在最后

吕公在刘邦身上进行了一场豪赌,那么,他赌赢了么?

赢了,又没赢。

吕雉嫁给刘邦之后,很快就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在儿子出生的第二年,世道果然变了。陈胜和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打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旗号。起义的浪潮席卷秦朝,很快就天下皆反。

刘邦所在的沛县,也揭竿而起。而刘邦果然因为出众的能力和混得开的性格,被推举为这支起义军的首领。

吕公毫不犹豫地以举家之力支持刘邦,儿子全都送上战场,为刘邦效力,女儿则嫁给刘邦的朋友兼手下。

公元前203年,吕公去世之时,看到的,是他的女婿刘邦当上了汉王,即将和项羽展开决战,一统天下指日可待。

他的女儿吕雉,已经回到刘邦身边,依然是地位不可动摇的正妻。如果刘邦登基,她就是皇后。

他的外孙刘盈,则被刘邦立为了汉王太子,如果刘邦登基,他就是新王朝的皇太子,未来的皇帝。

他的另一个女儿吕媭,嫁给了樊哙,而樊哙是刘邦手下大将,日后封侯,指日可待。

他的两个儿子,吕泽和吕释之,都在刘邦身边立下不少战功,前途无量。

就连他本人,也在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沾光被封为了临泗侯,风光无限。

当初把女儿嫁给刘邦,吕公真是赢麻了。

然而,吕公无法预料到,吕家的结局,会这么悲惨。

刘邦去世之后,吕公的外孙刘盈登上皇位,成为汉朝的第二任皇帝。而吕公的女儿吕雉,则以太后的身份,成为汉朝实际上的统治者。

在不幸的婚姻中,吕雉长期压抑,以至于她在掌权之后,对刘邦的后宫和儿子大开杀戒。刘邦所有的妃子都被吕雉囚禁起来,刘邦最爱的戚夫人更是被做成人彘。而刘邦一半的儿子,都直接或间接地死在吕雉手里。

吕雉还打破了刘邦“非刘姓不得称王”的约定,把吕家人都封为王,挑战了汉朝开国功臣们的底线。

最终,吕雉去世之后,功臣们对吕家进行清算,吕氏一族,无论男女老少,都被斩草除根,就连刘盈的儿子,都被功臣以不是刘盈亲生儿子为理由,全部杀光。

吕家享受了十余年的无限风光和滔天富贵之后,被斩尽杀绝。

从这个角度来看,吕公输得彻彻底底。

若是吕公能预料到未来,不知他还会不会押注在刘邦身上。

你觉得他会怎么选呢?

5. 周王朝为什么允许诸侯兼并?

周王室加上分封的诸侯国,其领土面积约为340万平方公里,但是周王室直管的领土面积不及十分之一,战国时代的周王室仅有洛阳及周边百里土地。周王室分封诸侯只有两个目的,一是拱卫王畿,二是开疆拓土;任何一个诸侯国新开辟的领土,在名义上都属于周朝。

周朝建立后采用“兴灭国、继绝世”的王道方式治国,除了夏商两代分封的诸侯国外,周朝又分封了七十多个新诸侯国。根据诸侯国的属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姬姓诸侯,这些诸侯都是周朝宗室子弟,比如鲁国(周公旦长子)、蔡国(周武王弟弟叔度)、晋国(周成王弟弟叔虞)、燕国(周文王儿子姬召)、郑国(周厉王少子)、曹国(周文王儿子姬振铎)、卫国(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其二、功臣诸侯,这些诸侯都是异姓诸侯,但是为周王室立有大功,比如齐国(姜子牙)、秦国(秦救周始为诸侯)、楚国(派数百人助武王灭纣);其三、圣人后代,这类诸侯都是圣人之后或者前朝之后,比如宋国(殷商后裔)、陈国(舜帝后裔)、越国(夏朝后裔)。

最开始分封的诸侯国的面积都不大,根据公、侯、伯、子、男五等分封土地,最高的公爵诸侯国封地只有百里,伯爵七十里,子爵五十里。比如楚国被封在丹阳,领土只有五十里,为子爵,号为楚子。因此天下八百诸侯,每个诸侯国50里~100里领土,也就是说现在的一个县就相当于当时一个诸侯国。后来各个诸侯国相互兼并,又在抵抗四夷入侵的战争中开疆拓土,于是有了楚国五千里,秦国三千里、齐国两千里这样的大国;很多小国都被大国灭了,到战国初期,天下八百诸侯只剩下三十多个了,其中以战国七雄为最大。

所以,严格意义上说,当时的周天子直辖的疆域只有宗周和成周,即关中平原和中原一带,其他地区都被各地的野人部落占据。诸侯们就国也不是和风细雨,只要一出示周天子颁发的文书,就能够获得当地民众的臣服——这些诸侯也需要进行另一次的再征服。好在当时的天下就只有周天子一家挂牌成立的中央政府,所谓万人效死,横行天下。所以,诸侯们的再征服军事行为进行的还算顺利。比如,姜太公在齐国,就击败了当地众多的莱夷;江汉一带的诸侯则击败了淮夷等等。

直到春秋时,各个诸侯国能够稳固掌控的疆域还只是一个一个分散的据点,因此也形成了数量众多的飞地。所以春秋时争霸战争,多数都是君主个人作为族长进行的话语权的争夺战。到了战国时,由于土地制度的改革,农民们分到了土地,并成为纳税的单位,由此才形成了连贯的疆域。

所以,周王朝分封时的疆域没有多大,只有关中和中原一带。他们之所以选择分封,正是希望调动族人开拓的积极性,让他们利用中央的权势,快速向周边扩展势力。历史证明,这种措施是极为有效的,周王朝在短时间内就将统治的触手遍布了大河南北、长江上下

6. 你喜欢诸葛亮吗?

问题:你喜欢诸葛亮吗?为什么?

感谢题主提问!也感谢大家的阅读。

喜欢,当然喜欢。隆中对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木牛流马,六出祁山等等,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经典中的经典,都是诸葛孔明之杰作。

诸葛亮是大部分国人心中的偶像,是完美的化身。诸葛亮无论才能,品德,功绩,著作都是顶级的。

诸葛亮幼年丧父,和弟弟诸葛均一直跟随叔叔诸葛玄。等到叔父辞世,诸葛亮就躬耕南阳,高卧隆中,为梁父吟,不问世事。

三国志中,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是个帅哥。

徐庶推荐诸葛亮给刘备,刘备遂携关羽,张飞三顾茅庐,方得相见。诸葛亮以隆中对策,给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这时诸葛亮27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后来东连孙吴,大破曹操于赤壁,南取荆州,西定西川,都是诸葛亮的权谋。

诸葛亮舌战群儒

关羽毁败,刘备东征未果,遂有白帝城托孤。可见刘备对于诸葛亮是很信任的,这也验证了诸葛亮的人品和能力。

后来南征,七擒孟获,攻心为上,可见其智慧和仁义。

为了复兴汉室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遂做出师表,出祁山,做木牛流马,与曹仁,司马懿鏖战渭水之滨。虽然无果,但知其不可而为之,可见其巧思,忠义,勇气。

岳飞手书的出师表

诸葛亮五十四岁,卒于军中。一生有一半的岁月,奉献给刘备光复汉室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是虚言。

亮曾上表后主,言成都有桑树八百株,田十五倾,子弟衣食都有保证,不用动用官家补贴。可见其清廉。

诸葛亮有开府作牧,权制,南征,北出等二十四篇著作,共十万四千余言。可见其文字之才。

陈寿本是蜀人,后归晋,在撰写三国志时,也是不顾冒犯晋朝皇帝,上表极力赞美诸葛亮。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两句话完美的概括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未能最终复兴汉室,遗憾自然是有的。然而正因为有了遗憾,才增加了诸葛亮的魅力。

上述资料,均是根据三国志和唐人咏叹诸葛亮的诗歌改写而成。

民间流行的三国演义,说得就更神乎其神了,也更丰满地塑造了诸葛亮的形象。虽然不是完全真实,但也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于诸葛亮的崇拜。

这个瓷器上面绘制了空城计的情形。是我在欧洲出差时的宾馆发现的。由此可见诸葛亮的影响力,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

谢谢!

7.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分裂时代有何异同?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是中国古代三个最被熟知的乱世,相对于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大多以单一的大一统王朝延续,这三段分裂时代的确有很多值得去比较的。

一、相同之处:盛世之后的乱世,由平衡到失衡状态

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时期,都是接续一个盛世之后,开始这段乱世,然后由一个乱世之中的势力平复战乱,达到短暂的平衡状态,最后又紧接一个盛世。

1、历程: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

如果纵贯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个乱世阶段,都是盛世—乱世—盛世的过程,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过程。

(1)春秋战国是紧接在周朝之后的乱世,周朝作为分封制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世王朝许多祭祀、传续等礼制,都是沿袭周朝。而春秋战国结束后,是紧接秦朝、汉朝大一统盛世局面。

(2)魏晋南北朝是在汉朝之后的乱世,汉朝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更是巨大,汉朝之后,华夏民族逐渐被称为“汉族”,另外汉朝在国力、疆域、文化、经济等诸多方面,都有很高成就,是华夏文明不可或缺的一段历史。而魏晋南北朝之后,是隋朝和唐朝,都是大一统王朝。

(3)五代十国更不用说了,春秋战国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好歹还跟前面的盛世具有牵连关系,而五代十国开始的时间,就是直接替代了盛唐。而唐朝是具有世界范围影响的,唐朝的万国来朝,疆域空前巨大,在各个方面的成就更是不可磨灭。五代十国之后,接续的宋朝,也是具有深远影响的王朝。

盛世之后的乱世,也是由大一统王朝到乱世纷争的过程,而最后盛世再现,也是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

2、因果:起于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被地方压制,终于逐渐消融矛盾

其实看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和五代十国三段历史,之所以出现这几段乱世和分裂的阶段,都是因为前代王朝光鲜背后所暗含的弊端,在经过多方因素扩大化之后,终于再难掩盖彻底爆发开来,导致乱世。

(1)春秋战国的开始,是起源于周平王东迁,周王室的影响逐渐消退。而之前周王室依仗辉煌过的分封制度,让各个诸侯国逐渐强大,有了超过周王室的实力。

(烽火戏诸侯)

因此,地方诸侯互相之间开始征伐,企图获得周王室本来的中枢影响力,便是春秋战国。

(2)魏晋南北朝时期,其实更为复杂,东汉末期的宦官、外戚势力互相倾轧,造成地方割据势力的揭竿而起,浩浩荡荡的三国时期,掩盖了东汉后期的光辉。

三国魏蜀吴最后的赢家,是魏,其实也是晋,因而魏晋经常被当作一个阶段来看。晋朝时,因为警惕魏灭亡削弱宗亲的弊端,所以大封宗亲,导致西晋后期地方封王“八王之乱”,彻底把西晋的底蕴消耗殆尽,紧接着被五胡乱华,之后就是浩浩荡荡的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形成。(永嘉之乱)

所以,魏晋南北朝的形成,其实也是旧王朝的弊端爆发,中枢权权力制不住地方势力,包括少数民族,导致了几百年的乱世。

(3)五代十国是紧接唐朝之后的,形成的原因更加明显,那就是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中枢皇权不振,地方藩镇势力又逐渐强盛,地方覆灭中枢也是情理之中。

藩镇割据就是唐朝自安史之乱后的重要弊端,导致了五代十国的乱世。

地方势力逐渐强盛,中枢又不能震慑地方,乱世遂起。

3、少数民族的参与,让乱世更填波折

中华民族,对于民族的认知从周朝就有,周朝人自称为华夏,自己居住的中原就是天下的中心,四方非华夏之人,便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而一直生活与中原汉民族周围的少数民族,在三个乱世之中,也参与在了其中。

(1)春秋战国时期,周幽王被犬戎杀掉,解开了东周的序幕,也是浩浩荡荡春秋战国时期的开端。

(春秋战国)

而相对于有定论的犬戎是少数民族,直接导致了西周灭亡之外。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诸侯国中,也有相对于“中原之外”的蛮夷之国,春秋五霸的楚国,和吴越春秋中的越国,都被中原几个诸侯国视为“蛮夷”。

(2)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的参与更加直观,也更被人熟悉,那就是“五胡”了。这一纷乱时期的少数民族,更是全程参与了南北朝,最后成为融合汉民族,影响后世的重要部分。

(五胡入华)

导致西晋灭亡的“五胡”,最终在中国北方建立五胡十六国,最后成功建立胡族政权。之后融合汉民族文化,更是从中诞生出后世建立隋唐盛世的重要人物。

(3)五代十国的各个割据势力之中,也不乏许多少数民族势力,唐朝开明的选官任官制度,让少数民族也有了成为唐朝官吏的机会。安史之乱当中的安禄山,就本事胡族,从小跟母亲生活在突厥部落中。

(燕云十六州)

而唐亡之后的五代十国,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送给了契丹族,让之后的北宋王朝也忌惮于占据燕云十六州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除此之外,比如乱世之中的文学方面也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乱世之中不光出英雄, 也出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的先秦文化、诸子百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玄学清汤,不过五代十国时间太短,没有像诸子百家这样的思想产生。

二、迥异之处:参与方、主要矛盾、共尊中枢

1、少数民族参与方式、程度不同

其实纵贯少数民族参与的中原乱世,虽然参与程度各不相同,但从中获取利益的同时,让原本汉民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由原先的落后到参与中原争霸,逐渐发展起来的春秋战国;

由原先居于中原周边虎视眈眈,矛盾不断,到参与进来逐渐融合的魏晋南北朝;

由参与中原乱战,谋取巨大利益,威慑中原政权的五代十国。

其实少数民族也在不同的时代,改变自己对待中原的态度和策略,不同的参与程度,让自身逐渐从中原汉族之中谋取了不能忽视的好处。

春秋战国,原本处于边缘地带的楚国、越国都曾逐鹿中原,西北蛮荒之地的秦国更是成为终结乱世的势力;

魏晋南北朝,胡族在中原建立政权,最终融合汉民族,转变成为正统王朝;

五代十国,趁中原乱世,谋取利益,占据重要威慑北方土地,影响后世中原王朝更加深远。

2、主要矛盾不同

三个不同乱世,各势力之间主要矛盾不同:

(1)春秋战国时期,主要矛盾集中在诸侯国之间。地方诸侯与周王室之间的矛盾,已经被忽略不计,因为周王室的影响太弱了。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时期的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而南北朝时期,矛盾集中在南北之间,是汉民族与胡民族的矛盾。

(3)五代十国时期,主要矛盾是割据势力之间,集中在中原轮番登场的梁、唐、晋、汉、周之间。

3、是不是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1)春秋战国时期,名义上共尊周王朝,诸侯也是周王的臣属。

(2)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尊汉室,魏晋为独立王朝,南北朝时期南北各自认为自己是正统,没有共同遵从的中枢。

(3)五代十国,更加了断,五代直接是覆灭了唐朝,而共尊中枢也不过是轮番在中原登场的五个朝代,不具权威性。

三、结语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是矛盾和问题的爆发时期。相对于大一统王朝,三个乱世除了战乱的负面影响之外,其实对于民族融合与中华文化进步形成,也具有不可磨灭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79)
冷廷遇简夏(有关男主角姓冷的总裁小说)
上一篇 2024年02月09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2月09日

相关推荐

  • 都市逍遥神戒传承(传奇稀有史诗哪个更高级)

    hello大家好我是传奇游戏倩倩,热血传奇都各有各的不同,并没有最好的版本,只有最适合自己的热血传奇!...

    2023年12月02日
  • 神魔三国(三国群英传2之封神榜攻略完整)

    关羽和张飞作为肉盾和输出,能够承受大量伤害和输出强力的攻击;赵云则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角色,可以在战斗中进行战术调整;曹操拥有强大的控制技能和高爆发输出,可以有效地控制战场;而司马懿则是一个神魔级别的强力输出角色,可以对敌人造成巨大的伤害。这样的...

    2023年12月23日
  • 官路雄才(对于张作霖有雄才)

    唐.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序》:"皇帝以轩后之威神,汉高之大略,光武之雄断,魏祖之机权,舍而用之,以定王业。...

    2024年01月05日
  • 3本悬疑小说,天地有序,万物轮回,如是往止,生生不息!

    各位书友们,我是风靡!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书荒呢?给大家安排上四海八荒各类精品小说,应有尽有,为你花式种草。保准你看了还想看,赶紧关注风靡不迷路,今天给大家带来的精彩内容是:第一部:1、⟪虫屋⟫作者:金柜角字数:116.99万字(完本)书评:一本...

    2024年01月07日
  • 一生挚爱免费阅读全文(人生若得一知己)

    人生中,心里有一至爱,一生不孤独,爱一个人就算是不在一起,也会心心念念地惦记着,爱一个的思念是一种病,那是一种心不由己的痴迷,想念一个人时,凌乱的心情难以整理妥帖,因为有一滴思念的泪落在心里,它时刻提醒自己做着同一件事,去想他去见他,那个声音...

    2024年02月07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