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宫胭脂泪罪妾为妃(她会和宝玉白头偕老吗)

1. 深宫胭脂泪罪妾为妃,她会和宝玉白头偕老吗?

这是必然的。

深宫胭脂泪罪妾为妃(她会和宝玉白头偕老吗)

2. 你觉得中国历史上哪位皇后最妖艳呢?

《冬至前后略谈史上妖艳名美女》

2018年12月22日,星期六,传统农历廿四节气之"冬至"。又是十一月十六(戊戌年甲子月戊子日),木有大圆月亮,因为已经阴雨连绵好几天了。冬至是一年中北半球获得太阳光最少的即黑夜(阴气)最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太阳光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纬23.5度一线。这天过后,太阳光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所以传统的阴阳学说认为"冬至一阳生"。冬至黑夜最长但不是中国(或北半球)最冷的时期,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个"数九"------"三九四九,冻死猪狗",即过年前后的"小寒,大寒"节气期间,才是最冷的时期,"八九九九,沿河看柳",则是差不多春暖花开时候了。二十四节气,差不多适用于整个地球北半球,南半球则正好季节相反,所以廿四节气对南半球也有借鉴意义。

在"冬至"这样凉冷凉冷的日子,我开始答这个"历史上最(阴柔)妖艳的王后是谁"的问题。准备太长了,几天没有答完,今天继续(读书认真的孩子,真是既乐又很苦啊)。

最妖艳?词典解释:[妖艳]外表艳丽而不庄重。简言之,就是像妖精一样的美艳,美到可以倾人城,甚至倾人"国",能够魅惑君王"从此不早朝",足以"祸国殃民"了。

当然,美貌也有可能利国利民。所以说,别小看女人,尤其是某些美女的力量。

历史上妖艳的皇后(王后)应该不少。但谁"最妖艳"不好说,因为不在同一个时代,不好比较。江山代有"美"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有写道光皇帝时期的电视剧(陈丽峰饰符珍),歌词是"千万里江山如画,千万年美人如玉....."

试列举一些史上美艳的皇后(王后)。

苏妲己。《史记•商本纪》有记载。

(纣王"帝辛")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于是使(乐)师"涓"作新淫声,北里(鄙俗)之舞,靡靡之乐(音乐)。厚(加重)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充实)"巨桥"之粟(粟米,粮食)。益(更加)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飞)鸟置其中。慢(怠慢)于鬼神。大聚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酒池肉林),使男女倮(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叛)者,于是纣乃重刑辟(开辟,设立),有"炮格(烙)"之法。

《封神榜》等等小说,演义及电视剧进一步发挥:商纣王妄想了,轻慢女娲娘娘的塑像,引得她恼怒 ,派狐狸精附在大美女苏妲己身上,祸害人间,残害周文王的长子伯邑考,及比干等等忠良之臣,逼得诸侯造反,就是要毁掉商纣王的江山以报复他。

后来周武王(姬发)伐纣,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商纣王鹿台自焚后,被斩首示众于大白旗上,妲己也被杀。

"褒姒",同苏妲己差不多。周幽王为讨冷美人褒姒一笑,多次"烽火戏诸侯"失信于人;为了立褒姒为王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他任用奸臣虢国的"石父"为相,废掉申国来的王后及其太子,惹怒了"岳父"申侯。申侯大怒,联合缯(国),以及西边的少数民族"犬戎",进攻周幽王。周幽王数举烽火征兵,而诸侯早已不信不来救驾。于是周幽王被杀于骊山下,财物被抢,褒姒被掳走。

司马迁写的正史《史记•周本纪》有载:褒姒好像真就是(神鬼)妖精出生的------夏朝末年,有两只神龙来到夏王面前,自称是褒国的两个国君。夏王占卜,不能杀不能赶走,于是求得其涎沫用木匣藏起来,二龙方离开。木匣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胆大而打开木匣看了,涎沫流于朝廷殿堂上,无法清除,厉王让一些妇人裸身对着涎沫大喊大叫。涎沫化为一只鳖样动物,闯入后宫撞上了一个刚刚换牙的六七岁小宫女。小宫女长到戴簪子(成年)时就自动怀孕了。木有丈夫没男人就生下了孩子,宫女非常害怕恐惧,就把女婴扔到了宫外(弃婴行为,心狠啊!)。周宣王时,听到"山桑做的弓,箕(竹木)做的箭囊,要灭掉周"的童谣,下令抓捕一对正好在卖山桑弓箕(木)箭囊的夫妇。那对夫妇逃走,捡到被宫女扔掉的女婴,把她带到了褒国。后来褒国人得罪了周朝,把那个小女孩献给周王求赎罪,因是褒国献出 ,故称"褒姒"。周幽王在位三年时,到后宫一见褒姒,非常喜欢,直至立她为王后其子为太子,结果招致自己"身死国灭",西周灭亡。周幽王同第一个王后"申后"生的儿子"姬宜臼(jiu四声)"被立为"周平王",平王东迁洛邑(洛阳),自此东周王室衰落,诸侯争权夺利,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五六百年的大乱,由褒姒一个妖精一样的女人开启了,她厉害吧?

武则天。她最初被唐太宗李世民得知其貌美,选入宫中封为才人,赐名"武媚"。

唐高宗李治还是太子时,进宫见了就喜欢她,后来果然废了王皇后立武氏为后,甚至让她代替自己处理政务。于是武则天渐渐掌握大权,直至登基当上中国史上唯一正式的女皇帝。《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还说:

太后虽春秋(年岁)高,善自涂泽(化妆,修饰),虽左右不悟(看不出)其衰。俄而(不久)二齿生,下诏改元为"长寿"。明年,享神宫,自制大乐(音乐),舞工用九百人,以武承嗣为亚(第二)献,(武)三思为终献(最后一个进献的)。

武则天长出两颗新牙(逆天了,妖精啊?),高兴得专门为此改了国家纪年的年号,自创音乐,大办舞蹈会,让自己的娘家侄儿来进献。

(四川女子刘晓庆饰的武则天。刘晓庆也是驻颜有术??明明年纪大了,还可以演小姑娘,嘻嘻!)

前述正史载:武则天在高宗死后,有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等等几个相好,宠爱的异性。以前社会上还有一些"信息服务部",贩卖《武则天春心劲xx术》等等江湖资料,可见武则天的美艳对后世的影响力......

秦宣太后,就是孙俪饰演的芈月"芈八子"。秦惠文王(嬴驷)的妃子,秦昭襄王(在位五十多年)的生母,她和少数民族部落的"义渠王"的关系很复杂,最后杀了他吞并了其部落。芈八子击败了惠文王王后的势力,让儿子当上了秦国大王。还有,宣太后不仅妖艳敢做,还敢说呢。还公开拿那点事儿来比喻两国关系,恐怕在世界外交史上都是独一份吧?脸皮多厚!!可见其妖艳程度。

形容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成语"沉鱼(西施浣纱)落雁(王昭君和亲匈奴),闭月(貂蝉拜月)羞花(杨贵妃)"都是说,自然界那些美丽的动植物,见了中国史上的"四大美女"都自愧不如,悄悄地避开了她们。

西施浣纱,鱼见沉底。[另有说法,"四大美女"都有不为人知的缺点:西施有心痛病,故而常常以手捂胸显出一种"病态美"(同林黛玉一样),引得丑女"东施效颦";;杨贵妃好像有狐臭(因太胖了?),所以重用胭脂水粉来掩盖;;王昭君有足疾,所以长裙拖地以掩饰;;而赵飞燕太瘦不能生孩子。所以说,难有十全十美的幸运人生。]传说她同"郑旦,移光"等等一大批越国美女,被大臣"文种"等人特别训练后,送到吴国去魅惑吴王夫差,充当间谍。这就是"美人计"??夫差特别宠爱西施,虽然似乎木有封她为王后,但不惜劳民伤财专门替她建了"馆娃宫"......不过《史记》似乎未明确载西施,而《国语•越语•勾践栖会稽》简要介绍-------"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噽(伯噽,夫差的亲信),曰:'子(先生)苟(如果)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美过)此者,将进之'"。而后,就是西施这样的不少美女入吴国王宫了。

西施的结局有几种说法。电视剧巜战国红颜》是"情归浣纱":张敏饰的西施,初恋情人好像就是"微服私访"的夫差,最后夫差败亡时,西施已经怀了他的孩子,"做了母亲的女人最坚强",于是,西施木有自尽,带着孩子隐姓埋名生活在民间 ,让孩子忘记前辈的恩怨情仇做个平民百姓。另有资料说西施喜欢的人是范蠡,即"陶朱公",财神爷的来历之一,灭吴后,他携着西施"激流勇退",离开了越国,避免了像"文种"一样遭遇勾践的"兔死狗烹"。唐代温庭筠有诗《利州南渡》末二句是:"谁解乘舟寻范蠡,五湖烟水独忘机(军机,国家大事)。"

当然也另有说法:西施被越国人沉江了。

王昭君,本名王嫱,后来晋代时为避司马昭的讳改称"王明君,明妃",湖北秭归(兴山)人。汉元帝时,她被选入宫中,可能因为无钱,不愿贿赂巴结宫廷画师毛延寿,导致自己的画像被失真甚至丑化,故而多年不得汉元帝召幸。后来匈奴的呼韩邪(ye)单于(?~前31,名稽侯珊。汉宣帝甘露二年即公元前52年他归附汉朝,前51年率部南迁至汉"光禄塞"下),前33年来向汉元帝求亲,汉元帝决定选个不是很美丽的宫女封为公主嫁给他。王昭君因多年不得召幸,主动答应去异域和亲。(复原或想象图见后面貂蝉处。)昭君嫁到匈奴才三年左右,呼韩邪老死了,昭君向汉朝皇帝请求回归不得。

所以后来唐代杜甫有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杜甫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我起标题为《昭君怨》或《明妃怨》。历史学家翦伯赞的散文诗《内蒙访古》写道:

除"青冢"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十几个"昭君墓"......王昭君到底埋在哪里,这件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昭君墓。显然,这些昭君墓的出现,反映了内蒙人民对王昭君这个人物有好感,他们都希望王昭君埋葬在自己的家乡。

同样远嫁异域和亲的还有不少中原的美女,比如最著名的,有唐朝的:文成公主(李云彤?),金城公主先后分别嫁给吐蕃的"赞普"(对"王"的尊称)松赞干布(唐太宗公元641年时),尺带朱丹(唐中宗684年时),当了"赞蒙"(王后),为藏族人民带去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各种医药,生产技术,文化典籍等等......可是历史书中的文成公主画像长这样,大概是在高原上太阳晒久了,年纪大了时的画像,否则与"妖艳"难相关,真接受不了!

三国时的貂蝉,拜月月隐云里。《后汉书•董卓列传》未提貂蝉。巜三国志卷七•魏书七•吕布/张邈/臧洪传》简略记载:

然(董)卓性刚而褊(偏),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吕)布。布拳捷(敏捷)避之,为卓顾谢(回头向董卓道歉),卓意亦解。由是(吕布)阴怨卓。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接下来,吕布就被王允说动了心,杀了董卓。可见,小说《三国演义》中貂蝉的原型很可能是董卓的"侍婢",其情节描绘与正史等等相差甚远。

环肥(杨玉环)燕瘦(赵飞燕)。

杨玉环 ,赏花花羞。《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列传》写到:杨贵妃开始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寿王"的妃子。唐玄宗在开元二十四年(735年)武惠妃去世后,宫中找不到满意的女人,听说儿子的女人杨氏容貌性情天生出众,于是命她自请出家(武则天也这样出家则为"两世人")为女道士,法号(或道号)"太真",把她召进宫立为妃嫔,称她为"娘子",待她的礼仪规格都是与皇后一样的。唐玄宗给儿子寿王另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妻。

杨贵妃虽然胖,可是毫不笨拙,反而是" 善歌舞(《霓裳羽衣曲》)遽晓音律,且智算警颖(警觉聪颖),迎意辄悟(能够迎合领悟别人的意思)"。她曾经在天宝九年(公元750年)被唐玄宗斥责赶到宫外住处(叔叔杨国忠家?)时,通过宦官张韬光向玄宗请罪说:"臣妾所犯罪应当处死一万次,可是除了身体头发之外,所有物品都是陛下赏赐的,如今臣妾将死去,没有可以用来报答陛下的物品了。"说完用刀割下一缕头发进献給唐玄宗。玄宗看见既震惊又叹息,于是又召她回宫宠待,厚赏杨家两户。这有多妖艳狡猾啊。

白居易有著名的,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故事的长诗《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裂)土(裂土封侯,此指厚赏权财官职),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唐玄宗沉迷美色,荒废朝政,专宠杨国忠,李林甫等等奸臣,终于招致"安史之乱"。这时,唐玄宗打算让太子统领军队并禅位与他。杨家人皆恐惧,杨贵妃又口含"土块"(或许原文有错别字,应该是"玉玦"??)自请受死。唐玄宗虽当时未答应,但在逃往四川的路上 ,被禁军首领陈玄礼等等逼迫,不得不下令处死杨国忠,缢死杨贵妃于长安附近的马嵬坡(或马嵬驿)。这差不多是古代的"西安事变"了。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正史中说,杨贵妃被缢死后,唐玄宗不敢厚葬,以紫(衣)裤裹尸,埋于大道边,回京以后才偷偷地派人以棺椁移葬杨贵妃于别处。杨贵妃死时才三十八岁。

但另有说法,马嵬坡死的是杨贵妃的替身宫女,她本人随"遣唐使"逃到了日本。日本好像还有些纪念杨贵妃的遗迹与民俗。记得有个日本女影星好像是山口百惠,就宣称过自己是杨贵妃的后代,真假难辨。

白居易的《长恨歌》还产生了一些后世传诵的名句,如结尾: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赵飞燕,西汉汉成帝的第二位皇后,传说她身轻如燕能做"掌上舞"。汉成帝甚至为她废去了原来的许皇后,想想赵飞燕有多妖艳?

3. 古代有些宫女为什么害怕被皇帝宠幸?

前言:古代的宫女为什么怕被皇帝宠幸,被皇帝宠幸难道不好吗?说不定就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如果有幸怀有皇帝的子嗣,母凭子贵,风光无限啊。事实上,宫女是很害怕被皇帝宠幸的,究竟是什么原因细听小编慢慢分解:

第一,皇帝只是一时新奇,只是拿美貌宫女当玩物而已。

古代的宫女们是一个很悲惨的群体,我前段时间也写过关于宫女在宫中的生活,被体罚受宫刑是常有的事,而且一入侯门深似海,进了皇宫,宫女们就没有了自主权,生死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这里小编举两个事例:

1.有史料记载,明宪宗朱见深非常的好色,看到漂亮的宫女绝对不会放过,宠幸完以后,第二天,就忘的九霄云外,被宠幸的宫女还以为被皇帝看中,可以一朝乌鸦变凤凰,实际上,等待她的还是漫长的等待,有宫女万幸怀有子嗣的时候,那就代表更悲惨的事情即将到来,因为万贵妃是不会容许有其他龙子存在的,因此她会设计安排堕胎,堕胎失败的,婴儿出生后也要秘密处死。

这个宫女无疑是悲惨的,被宠幸后立马被遗忘,有子嗣立马被处死,宫女肯定害怕被宠幸。

2.这个事例的主人公(宫女)是幸运的,明神宗朱翊钧,刚刚上位的时候,看中了一位在太后寝宫当差的王姓宫女,此宫女长的也是非常的出色美貌,因此,明神宗便宠幸了她,事后,她觉得宫女身份低微,而且,后宫佳丽三千,早把王宫女忘记了,谁知道,仅此一次,王宫女竟然怀孕了,在后宫,宫女怀孕可小事,太后得知后细细查问才知道是皇帝干的好事,谁知道,皇帝来了个死活不承认。好在太后非常的明事理,直接就让人拿来了一本记录着皇帝日常的本子,拿过来一看就是明神宗的,这下明神宗没有办法抵赖,只能够承认了,之后还因为太后的告诫,没有办法明神宗只能够封王氏恭妃。

这位宫女可以说是万幸的,被宠幸过后,神宗是死活不认的,好在,太后明事理过问此事,皇帝无奈之下,封了恭妃,但是其最终结果还是很悲惨的,虽然王宫女封了贵妃,儿子也贵为太子,但是她并没有享受到母凭子贵的待遇,而是长期被冷落在冷宫,她的眼睛也在多年的折磨中瞎了,最后她气绝在儿子的怀里。王氏死了之后也没有得到皇贵妃应有的葬礼,直到尸身腐烂才草草的下葬。

第二,一旦皇帝驾崩,宫女们还难逃被殉葬的命运

皇帝在世时,大多数被宠幸的宫女下场是很悲惨的,不是被皇帝遗忘,就是长期被幽禁冷宫,怀有子嗣的,也难逃被害的命运,由于宫女身份低微,在宫里,没人会在乎她们的生命。即便苟且偷生活命,在皇帝驾崩后也难逃被陪葬的命运。

据记载,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稗事汇编》记载:明英宗临崩时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明初以来所实行的嫔妃殉葬制度就此废除。

总而言之,宫女宁可独守漫漫深宫,实在无聊情愿与太监对食,也不愿意被皇帝宠幸,因为,一旦被宠幸,等待她们的就是被妒忌,被陷害,或被丢入冷宫,或被殉葬,在古代封建体制下的底层宫女们,真的是一个悲惨的群体。

4. 你读过的最无奈凄凉的诗句有哪些?

感谢作者的提问,我来回答:

曾经在喜马拉雅听到一个女生在读这首词,那真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因为经常看苏东坡的传记,所以听到她的那种声音真是完美重现了苏东坡当时凄凉无奈的感觉。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当时的苏东坡已经39岁,而王弗仅仅27岁就去世了,虽然人死不可复生,苏轼对夫人的怀念和敬爱却永远也不衰减。她走后十年的一个夜晚,东坡梦到夫人,他依然悲不自胜,梦醒之后面对忽明忽暗的残灯,听着窗外凄厉的北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披衣下床写了这首凄婉的词作《江城子•乙卯(熙宁八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一 王弗知书达礼,温文尔雅

苏轼首次去凤翔任职时便把王弗带在身边,王弗是一位知书达礼的女孩子,常伴丈夫左右,晚上苏轼看书,她就在旁边做针线活,她是那种崇拜丈夫的小女子,性情温柔,谨言慎行,刚嫁过苏家没有人知道她认识字,她也没向周边的人提起过。有一天苏轼背书,背着背着就卡住了,记得抓耳挠腮,王弗悄悄抿嘴一笑,轻轻的提示了一句。这轻轻的一句恍如巨雷惊梦,令苏轼大吃一惊,于是他指着满屋子的书逐一拷问,王弗竟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苏轼想不到自己的妻子竟然这么聪慧而且还这么低调内敛,所以更是深爱有加,夫妻感情自然大大进了一步。

二 王弗实为苏轼知音,心知意会难舍难分

王弗在家里也算苏轼的半个“谋士”,她深知苏轼的性子,那就是一头犟牛,现在离开家乡了,以前还有苏洵管着他帮他指点迷津,现在只有王弗经常引用公公的话来提醒丈夫,每当有人来拜访苏轼,她就躲在屏风后面听他们说话,过后便以自己精明的头脑替他分析判断,她经常提醒丈夫“这个人说话模棱两可,总在暗暗揣摩你的意思,一味迎合”、“这个人第一次见你就显得亲密无间,这种人交情不会长久,来得快,去得也快”,她的这些观察,事后往往得到证实。

苏轼自然真率,对谁都坦荡无疑,就像他自己说的“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不论亲疏都是肺腑之言,正是这样他们二人的性格上形成最佳互补,所以,久而久之,苏轼很自然地对夫人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三 苏轼思念亡妻如当年重现,无奈凄凉

此时苏轼坐在桌旁,想起十几年前王弗的一颦一笑,故乡的老屋,每当自己清晨在书屋苦背抄书,绿荫下面的小窗前总能看到王弗对着镜子,梳理她那半腰长发,咋不叫人凄凉无奈啊,这时候他忽然觉得有种无依无靠的失落,内心自然悲伤难以自抑。想想王弗的孤坟远在千里之外,凄风苦雨,冷落苍凉,生死异路,难以忘怀,再想想自己的坎坷仕途,憔悴孤独更是无奈至极啊!

这首词真实自然而深刻透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犹如身在其中,实为千古佳作。

5. 有哪位有才人能分享一首自己的原创诗?

谢谢邀请。不敢称为有才人,但敢与大家分享自己创作的一首原创诗。

七言情诗《夜煮相思》

人生最苦是相思,

一行热泪一行诗。

锦书书就无从寄,

夜煮相思入梦迟。

吟花诗一首

《赞风仙》

小暑天,花初绽,

黄昏霞漫罩娇颜,

低头近望花凤仙。

只知十月开,

谁知夏雨一洒七月炫。

幽香远远味如檀,

颜色红嫩影暗暗,

月下更好看。

一缕情丝牵蔡锷,

人花同名小凤仙。

佳偶天成,

至今传美谈。

现代现一首

《为你》

你的心儿为谁醉?

你的泪为谁飞?

你的情歌为谁唱?

你的心儿为谁悲?

你的琴弦为谁弹?

你的心为谁碎?

你的诗歌为谁吟?

你的容颜为谁美?

我为你心醉。

我为你泪飞。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伤悲。

我为你拨琴。

我为你心碎。

我为你轻吟。

我为你爱美。

滔滔松江水三千,

只饮你那一瓢弱水。

我为你憔悴,

我为你身心累,

我为你眠不寐,

至今我不悔。

美好变成内存,

曾经,留在记忆,

更美是回味。

原创作者顾作娟,图片来自悟空问答和自拍。

6. 李隆基的晚年生活有多凄惨?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一、思念与孤独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冬十月甲寅,唐玄宗一度离开兴庆宫,到临潼华清宫避寒。当地父老纷纷出来迎接,壶浆塞路,都想看看阔别多年的唐玄宗。过去,每次来华清宫,都是骑马的,这回改乘“步摯”(轿)了。父老问为什么不象从前那样骑马打猎呢?

玄宗说:“吾老矣,岂复堪此?”父老士女们听了,无不悲泣。的确,上皇玄宗年已七十四岁,经历动乱之后,显得苍老衰弱了。

到了华清宫,玄宗召见了著名的女伶谢阿蛮。谢阿蛮,新丰市人,善舞《凌波曲》,过去常入宫中,杨贵妃待她很好。后来,玄宗与贵妃等逃离长安,谢阿蛮也回到新丰去了。玄宗重返华清宫,又看见谢阿蛮献舞,真是百交集。舞罢,谢阿蛮拿出“金粟装臂环”给玄宗看,说这是杨贵妃赐赠的。玄宗“持之出涕,左右莫不呜咽。”

目睹旧物,老泪纵横,引起了对杨贵妃的无限的思念。为了寄托哀思,玄宗还叫著名乐师张野狐演奏《雨霖铃》曲。

这首曲,是玄宗为悼念杨贵妃而作的。在空荡寂静的华清宫里,奏此曲显得特别凄凉哀怨。曲未半,玄宗不觉流涕,左右感动与之唏嘘!

唐玄宗以太上皇的身份,在华清宫里住了二十多天,于十月丁丑归回长安兴庆官。从此以后,直至逝世,再也没有机会到华清宫了。华清宫在唐玄宗最后的记忆里,竟是如此的悲凉,跟往昔喧闹嬉戏的情景相比较,犹有天壤之别。

二、被幽禁的岁月

唐玄宗重返兴庆宫的两年半里,生活上清静而优闲,行动上还有一定的自由。然而,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被逼迁居于西内甘露殿,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难堪的局面呢?显然是跟内外政治形势的恶化密切相关的。

1、史思明重新叛乱

首先,由于史思明重新叛乱与洛阳再度沦陷,唐肃宗处于当年唐玄宗所面临的局势,为了防范别人乘机争夺皇位,不得不将太上皇管制起来。

史思明也是突厥杂种胡人,与安禄山同乡里,早出生一天。此人姿瘦,少须发,鸢肩伛背,腺目侧鼻,与安禄山肥胖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时候,两人相当要好,俱以骁勇闻名。

范阳起兵后,史思明作为安禄山叛军的主将,转战于河北地区。及至安庆绪称帝,史思明根本不听从他的命令。当唐军收复两京,安庆绪败退至邺城时,史思明投降了唐朝。唐肃宗封他为归义王、范阳河北节度使。

其实,史氏之降只是一种花招而已,他所控制的地区与兵力,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有识之士指出,史思明凶险谋乱,难以德怀,切勿假以威权。果然,过了半年,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六月,史思明在范阳杀了唐朝使者,又重新叛乱了。

同年九月,唐肃宗命令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讨伐盘踞于邺城的安庆绪。十月,唐朝大军包围了邺城。安庆绪只得向史思明求救兵,以让皇位为条件。史思明妄图扩大个人势力,立即发范阳兵十三万,南下中原,很快就攻占了魏州城(今河北大名县东北)。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自称“大圣燕王”。这时,李光弼建议:分兵两路,一由郭、李率军围攻史思明,一由其他七位节度使围攻安庆绪,待邺城攻下后,再集中力量消灭史思明。

这个正确的建议,却被不懂指挥的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监军宦官鱼朝恩否定了。结果,史思明于二月乘势引兵向邺城,唐军则处处被动,以至失利,九节度使退出了河北地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三月,史思明解邺城之后,设计杀害了安庆绪。为了巩固范阳根据地,留下儿子史朝义守邺城,自己则引兵北还。四月,史思明在范阳称“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以范阳为“燕京”。史思明称帝事件,标志着安史之乱进入了后期阶段。

经过近半年的准备,史思明于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九月发动了新的军事攻势。除了留儿子史朝清守范阳外,调集河北诸郡叛军,分四路向河南汴州(今开封)进攻。汴州守将开城投降。接着,史思明率军乘胜西向,夺取了郑州。

镇守洛阳的李光弼,估计到叛军“乘胜而来”,难以抵挡,决定疏散洛阳吏民,“空其城”。李光弼本人率军士二万人,移守河阳,以待时机再战。第二天,史思明入洛阳,只见空城一座,害怕李光弼有计谋,竟不敢入宫阙,退驻白马寺南一带。

河阳与洛阳仅一河之隔。李光弻据河阳,对洛阳来说无疑是严重的威胁。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以后,史思明多次引兵攻河阳,结果都被李光弼击退。既然一时攻不下河阳,史思明也就于上元元年(公元760年)闰三月从白马寺南,移军入洛阳城内,以此作为叛乱势力的统治中心。当时,连年饥荒,物价昂贵。为了克服经济上的危机,叛军曾向江准地区抢掠,使富饶的江准地区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

东京洛阳再度沦陷,使唐肃宗深感不安。乾元二年十月,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这种局势,跟洛阳初次沦陷时唐玄宗的处境几乎相似,势必加速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

2.父子矛盾的恶化

肃宗作为太子时,就曾与父皇玄宗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马嵬驿兵变后,分道扬镳,各走各自的路。肃宗收复两京,迎上皇回长安,彼此还是格格不入的。扶风缴械,反映了父子互相忌疑的心态。望贤宫里“重会父子”以后,才出现了和睦的场面。特别是迭加尊号,使肃宗感到皇位继承问题彻底解决了,于是不再多心了。因此,太上皇玄宗居住在兴庆宫的头一年里,肃宗对他的态度还算是好的。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四月,肃宗进献炼石英金灶于兴庆宫。玄宗十分高兴,说:“吾比年服药物,比为金灶,煮炼石英。自经寇戎,失其器用,前日晚际,思欲修营,一昨早朝,速闻进奉。”特地下诰表彰“天子之孝”。

八月初五庆贺唐玄宗生日(天长节),太上皇宴百官于金明门楼。十月,玄宗游幸华清宫,肃宗亲自送于灞上;十一月,玄宗回长安,肃宗迎于灞上。据载,肃宗亲自控上皇马辔百余步,诰止之,乃已。可见,父子之间维持着亲善的关系。

然而,第二年,即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就很少看到太上皇的对外活动的记载了。究其原因,似有两点:第一,在改葬杨贵妃问题上意见分歧,父子关系上又蒙上一层阴影。第二,史思明重新叛乱,九节度使退出河北,洛阳再次失守,使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也随着紧张起来。

生性多疑的唐肃宗,又在担心太上皇会东山再起,担心某些人利用太上皇的威望而图谋不轨。应当说,年已七十五岁的唐玄宗不可能有什么政治野心;长期侍卫他的高力士、陈玄礼以及内侍王承恩、魏悦等,也不可能组成新的派别集团。但是,唐玄宗的政治影响依然存在。

如刚返回京师时,士庶们把他与肃宗称为“二圣”,多少反映了“人心犹戴故君”。玄宗住在兴庆宫,常常到南临大道的长庆楼徘徊观览,下面过路的行人父老往往礼拜,高呼“万岁”。有时候,玄宗在楼下置酒宴请父老。有时候剑南奏事官也来看望太上皇,拜舞于长庆楼下;玄宗就叫玉冀公主和如仙媛招待他们。这些活动本来是很平常的,但在紧急的战争形势下,唐肃宗疑心太上皇“与外人交通”,似乎别有用心。

特别是玄宗与郭英义的交往,更引人瞩目。郭英义身为羽林军大将军,掌管禁兵。玄宗尝召郭英义于长庆楼,赐宴款待。这不能不引起唐肃宗及其亲信们的疑心。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四月,将郭英义调离禁军,外任为陕州刺史、陕西节度、潼关防御等使,很可能与此事有关,出于某种防范的考虑。

由于太上皇与皇帝之间新的猜忌日益明朗化,所以李辅国敢于公开地向肃宗提出:“上皇居兴庆宫,日与外人交通,陈玄礼、高力土谋不利于陛下。今六军将土尽灵武勋臣,皆反仄不安,臣晓喻不能解,不敢不以闻。”

如此危言耸听,警告肃宗将面临兵变的危险。肃宗泣日:“圣皇(玄宗)慈仁,岂容有此!”这话也肯定了某些人企图兵变的事,只是仁慈的太上皇不会容许这种为非作歹而已。接着,李辅国说:“上皇固无此意,其如群小何!陛下(肃宗)为天下主,当为社稷大计,消乱于未萌,岂得徇匹夫之孝!且兴庆官与阎闾相参,垣墉浅露,非至尊所宜居。大内深严,奉迎居之,与彼何殊,又得杜绝小人荧惑圣听。”也就是说,要把玄宗幽禁起来,“消乱于未萌”。据载,肃宗“不听”。

所谓“不听”,并不是反对或者制止李辅国的建议,只是认为皇帝出面不适宜。言下之意,你李辅国自己去干吧!

三、迁居西内的真相

正是在唐肃宗的默许之下,李辅国打着圣旨的名义,演出了一场逼宫的丑剧,把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居至西内。西内,即太极宫,与东内大明宫相对而言。

李辅国无疑是直接的策划者,此人耍弄权术的本领远远胜过唐肃宗。在马嵬驿事变中,他奔走牵线于陈玄礼与太子李亨之间,起了重要的作用。李亨称帝后,李输国持权中宫,掌管禁军,“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但是,李辅国原本微贱,出身于飞龙小儿,太上皇及其左右如高力士与陈玄礼等,都瞧不起他。

这样,矛盾逐渐地激化了。在改葬杨贵妃的问题上,出面反对的是李揆,实际上背后是李辅国。因为李揆也是投靠李辅国的,“见辅国执子弟之礼”,称李辅国为“五父”。可见,彼此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了。后来,李辅国假借诏令,撤走了兴庆宫里二百九十匹马,仅留十匹。玄宗无可奈何地对高力士说:“吾儿为辅国所惑,不得终孝矣。”两年前还在表彰“天子之孝”,如今蛮横的做法,真是对“孝”道的讽刺。

紧接着,上元元年(公元760年)七月丁未,李辅国矫称”圣旨,迎太上皇游幸西内太极官。行至睿武门,李辅因率领射生手五百骑,突然而出,露刃遮道,奏曰:“皇帝以兴庆官湫隘,迎上皇迁居大内。”原说是游幸,却变成了“迁居”,显然是个阴谋。

唐玄宗面对拔刀逼人的武士,蓦然一惊,几乎从坐骑上掉下来。高力土喝令李辅国休得无礼,李辅国才有所收敛。力士又以太上皇的名义,向诸武士问好,告示不得以兵于乘舆。武士们都收刀再拜,口喊“万岁”。力士还叫李辅国一起牵着太上皇的马,来到了西内太极官。

玄宗悲泣地对力士说:“微(没有)将军,阿瞒(玄宗小名)已为兵死鬼矣。”当然,估计李辅国决没有胆量杀死太上皇,只是以兵胁迫玄宗迁居西内而已。

玄宗被安置在西内甘露殿以后,高力士、陈玄礼以及原兴庆宫侍候人员一律不准留在左右,侍卫的只有数十名老弱的卫兵。年迈的玄宗实际上是被幽禁起来了。

他只得自我安慰说:“兴庆宫,吾之王地,吾数以让皇帝,皇帝不受。今日之徙,亦吾志也。”

兴庆宫是“飞龙”之地,从十七岁赐宅兴庆坊算起,在这里断断续续地住了近六十年。这六十年的变迁史,恰恰是唐王朝从鼎盛转入衰落的时期。随着唐玄宗的最后离开,兴庆宫在历史上的作用与影响也就全然消失了。

同一天,威迫玄宗迁居西内之后,李辅国与北门六军将领到东内大明宫见肃宗,“素服”请罪,肃宗反而慰劳说:“南宫(兴庆宫)、西内,亦复何殊!卿等恐小人荧惑,防微杜渐,以安社稷,何所惧也!”

很清楚,幽禁太上皇,完全是出于唐肃宗政治上的需要,为了防止“小人”利用太上皇而图谋皇位。如果没有肃宗的默许,李辅国是不敢肆无忌惮地进行那一系列的阴谋活动的。

后世史学家王夫之指出:“父几死于宦竖之手,犹曰功在社稷,晨昏之语将谁欺乎!”这就充分地暴路了唐肃宗的伪善面目。

过了九天,肃宗颁布制书,强调:“力士潜通逆觉,曲附凶徒,既怀枭獍之心,合就鲸鲵之戳。以其久侍帷幄、颇效勤劳,且舍殊死,可除名,长流巫州。”这是诬陷不实之词,当是李辅国为了打击报复高力士而指控的罪状。

除了高力士流于巫州(今湖南黔阳县西南黔城镇)外,内侍宦官王承恩与魏悦分别流于播州(今贵州递义)和溱州,勒令陈玄礼致仕(退休)。肃宗另选一百多名宫女,负责西内宫殿的洒扫;叫玄宗的两个女儿,即万安公主与咸宜公主,侍侯服膳。

这样,迁居西内的风波总算平息了。

四、孤苦病逝

在历代皇帝中,唐玄宗算是长寿的了。年轻时,仪范伟丽,非常坚实。在“开元之治”的近三十年中,精神奋发,身体健康。

除了开元八年(公元720年)生过一场病外,别无其他患病的记载,他颇谙医药,很讲究养身之道。早年结识谋士王琚时,对王琚“能飞炼(飞丹砂以炼丹)”就很感兴趣。

开元初期,打算派人到师子国求“灵药”及善医之妪。玄宗本人懂得医药方,如户部尚书毕构“遇疾,上(玄宗)手疏医方以赐之。”名臣张说晚年患病,“玄宗每日令中使向疾,并手写药方赐之。”宋璟年老退归东都私第,玄宗“频遣使送药饵”。张九龄为宰相时,玄宗送去适用的名贵药物,令人动情。一个重视医药的皇帝,自然地也会调理好自己的健康。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以后,唐玄宗年过花甲,渐渐地感到年事渐高,心力有限”。但是,生活在歌舞欢乐之中,身体还是十分强壮的。看上去,决不象一个老翁。击鼓舞蹈,骑马打猎,犹如壮年。当然,慕长生,吃丹药,也是健康的一个因素。

安禄山叛乱那年,唐玄宗年逾古稀。一个年迈的皇帝,经历出奔幸蜀的磨难,还是平安无事地过来了。但是,杨贵妃之死,对他心灵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重返长安以后,去过华清官,只得承认自己苍老了,不堪于骑马打猎了。

精神上的凄凉寂寞,使,他联想到“鸡皮鹤发”的木头老翁,仿佛做了一场梦。

尤其是迁居西内之后,幽禁的境况是他断断没有料到的。史称:“上皇日以不怿,因不茹荤,辟谷,浸以成疾。”所谓“辟谷”,即不食五谷,是道家方士们的修炼方法。不过,此时此地,这种修炼方法不是慕长生、求神仙,而是以绝食抗议,发泄内心的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愤怒。

精神上的禁锢,比肉体上疾病更加痛苦。于是,唐玄宗又低吟着“刻木牵丝作老翁”的诗句,在死寂的岁月中,回顾往事,开元天宝的盛世景象历历在目,这难道不是“人生一梦”吗?

唐玄宗积郁成疾,终于病倒了。宝应元年四月初五(公元762年5月4日)逝世于西内神龙殿,享年七十八岁。

他留下《遗诰》,说:“常惧有悔,以羞先灵。”是的,从治到乱,从明到昏,其中该有多少悔恨的事呵!对于先灵对于国家固然如此,对于宠爱的杨贵妃也有无限的内疚,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仅仅过了三天,即四月十八日,长期患病的唐肃宗也逝世了,终年五十二岁。又过二天,太子继位,史称唐代宗。前后不到半个月,太上皇与皇帝相继病故,令朝野惊诧。有人怀疑李辅国搞阴谋,先将唐玄宗害死。从当时宫廷内争的残酷性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宫闱诡密,自然难以留下记载。

不过,玄宗自迁居西内后,就积郁成疾了。李辅国与张皇后合谋,不让肃宗见太上皇,加上其他一些刁难,包括医疗,势必加速了玄宗病情的恶化。

玄宗《遗诰》称:“今病既弥留,殆将不寤。”玄宗死于重病,而非死于李辅国的直接谋害。李辅国没有胆量也没有必要杀死一个病危的太上皇,只要稍稍刺激病情恶化就够了。

因此,唐玄宗决不是安详地平静地离开人世,而是在思念、悔恨、惧怕之中了此一生。这是盛唐天子的悲哀!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7. 历史记载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

苏麻喇姑每年只洗一次澡,这不是羞于启齿的私密丑闻,反而是大清皇宫公开的秘密。

更奇葩的是,她不仅一年只洗一次澡,完事儿还要把洗澡水喝掉。

换做现代人,听闻身边有人不洗澡,估计早就投以鄙夷的眼光,还得离得远远的。然而苏麻喇姑一年洗一次澡,清朝皇帝都对她分外尊重。

不光是不爱洗澡,还不肯吃药。

她终生不吃药,却活到90多岁。当了一辈子侍女,死后却享嫔级葬礼。

一、苏麻喇姑是何人?“苏麻喇姑是清朝后宫最善良的女人,她卑微的出身丝毫不能掩盖她的高尚品德。”这是《人民网》给予她的评价。

苏麻喇姑原名苏茉儿,后来才改成苏麻喇。苏茉儿满语意思是“长制的毛口袋”。苏茉儿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因家庭贫困,从小懂事的她便经常帮忙干点活计,以此挣取微薄来贴补家用。

由于她心灵手巧,长得也清秀可爱,一个偶然的机会,苏茉儿被科尔沁贝勒府中的管事看中,将她收进府中,给贝勒爷家的二小姐布木布泰当起了贴身侍女,侍奉二小姐的饮食起居。

殊不知,这位二小姐,就是后来大清鼎鼎大名的孝庄太后。她也是顺治皇帝的亲妈,康熙皇帝的亲奶奶。

1625年,13岁的二小姐布木布泰便被哥哥护送到盛京,与大清的开国皇帝皇太极成亲。成为了皇太极的第二个福晋。

就这样,苏麻喇姑便以陪嫁丫头的身份一同嫁进了皇宫,继续陪伴在布木布泰身边。

作为科尔沁草原上的贵族,布尔布泰风光嫁到盛京,带的陪嫁侍女绝对不仅一个苏麻喇姑,可是熠熠发光的却只有她一人。

二、入宫后的苏麻喇姑,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们不知道的?陪嫁入宫后,苏麻喇姑可没闲着。

由于她们来自蒙古,与满族人民的生活习性不同。所以刚嫁进宫的布木布泰一时难以适应,苏麻喇姑便帮自家主子打理一切生活日常,把主子伺候得舒服、舒心。

其他的宫女也都对她的行事能力赞不绝口,布木布泰对她十分信任,宫中的大小琐事,也放手让她去做,苏麻喇姑俨然成为福晋宫中的管家。

苏麻喇姑除了将主子宫中的日常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她还不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时刻给自己充电学习。

蒙古族出身的她,入宫不久便精确掌握了满语(清朝的母语),不仅如此,还写得一手漂亮流畅的满文。听说读写,样样精通。

同时,她还对汉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和学习,也是在这里,苏麻喇姑逐渐地成为了孝庄的左膀右臂。

苏麻喇姑还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功臣,就是她制定清朝衣冠饰样的标准。

1636年,皇宫里开始忙着准备制定清朝上下冠服。在物色设计人选时,孝庄便推荐了心灵手巧的苏麻喇姑。

事实证明,慧眼识珠的孝庄并没有看错人,苏麻喇姑也没有让她的伯乐失望。擅长女红的她,在参与设计中,吸收满、蒙、汉等各族服饰的经典之处,将之融合创新,制作出了精美又独特的清朝服饰,这款设计也一直流传后世。

这一次任务完成得非常完美,主仆俩开始被人刮目相看。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孝庄就会成为一个并不太受皇太极宠爱的妃子,而苏麻喇姑也不会被后世所熟知,不过命运的转变,总是如此的突然。

1643年,皇太极驾崩,孝庄的儿子福临才6岁。帝位空悬之下,福临(顺治帝)最大的竞争对手便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

在孝庄太后的精心谋划下,福临最终夺得帝位,但是大权却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孝庄母子被多尔衮隔离,无法正常见面。

这样的情景,无论是母亲孝庄,还是尚且孩童的顺治,都是一种煎熬,这时候苏麻喇姑就起到了作用,她对孝庄忠心,又灵活机变,可以应付多尔衮的眼线。

在孝庄母子最艰难的时期,苏麻喇姑成为了母子之间的信息联络站,她不动声色地传达着秘密任务,一直到顺治帝独当一面。

顺治其人,敏感而自尊,心胸也不够豁达,喜怒无常,这点从他在多尔衮死后两个月愤怒鞭尸就能看出一斑。而苏麻喇姑多年与其交道,最后也没能让他反感排斥,可知苏麻喇姑行事之妥帖。

她不仅陪伴了顺治的成长,还照料了呱呱落地的康熙。

1654年,康熙帝玄烨降生,康熙的祖母孝庄太后,命自己最信任的苏麻喇姑来照顾小孙儿。

此时已42岁的苏麻喇姑成为了康熙的全职保姆。

康熙不到2岁的时候,清宫里面突然爆发了一种天花的水痘症,这种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由于当时没有明确的治愈药物,患病的死亡率非常高。

一时间,整个皇宫人心惶惶。凡是没有出过天花的皇子们全部转移到紫禁城外避痘。

还是小婴孩的康熙被安排住到了宫城西华门外,而孝庄太后则住在紫禁城的慈宁宫。苏麻喇姑每天骑马往返于慈宁宫和西华门,以此兼顾侍奉孝庄太后和康熙玄烨。

她这种每天马不停蹄地来回奔波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康熙出痘痊愈后重返皇宫。

这段经历,康熙帝到了晚年时回忆道:

"世祖章皇帝因朕幼年时,未经出痘,令保母护视于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生活上,她将幼年康熙照顾得无微不至。在学习上,她又化身为玄烨"赖其训迪,手教国书"的启蒙老师。

康熙幼年恃怙双失,所以除了将对母爱的渴求转移到乳母的身上,余下的情感都寄托到了孝庄和苏麻喇姑的身上。他与苏麻喇姑建立起的祖孙情,几乎等同于孝庄。

三、“一年只洗一次澡”的真相。历经三朝的苏麻喇姑,早已成为皇室心中的一份子。

这样的一个人生赢家般的存在,荣华富贵肯定是不缺了。

然而在史料《啸亭杂录》记载中有写:“(苏麻喇)姑性好佛法,暮年持素。终岁不沐浴,惟除夕日量为洗濯。将其秽水自饮,以为忏悔云。“

通俗说来,就是指苏麻喇一年只洗一次澡,并且还要将洗完澡后的脏水用来当做饮用水。

这难免让人心生不解,宫中的大红人,为何如此为难自己呢?

终岁不沐浴,不是苏麻喇姑邋遢懒惰,而是她的民族信仰。

苏麻喇姑自小在蒙古过的是苦日子,蒙古大草原气候干燥,水源稀缺。有限的水只能勉强维持饮用所需,根本没有多余的水供其沐浴。

蒙古的冬季非常寒冷,人体不容易出汗,所以几个月不洗澡也没什么异味。

夏季雨水丰沛时,她们会接一些天水擦洗身体,或者找一些富含水分的植物叶子擦洗一下身上的污垢,植物的叶子大都带有清香,擦拭身上,也会留下清香。

为了节约用水,牧民们也只能委屈自己,做到尽量不洗澡。在他们看来,实现沐浴自由乃是一件非常奢侈且浪费的事情,是一种犯罪,会遭到上天的惩罚。

渐渐地,这种生活方式也成为了一种习惯,包括现代社会,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牧民也确实很少洗澡。

除此之外,苏麻喇姑还信奉佛教。

宗教信仰真是一种奇怪的东西。就比如,印度的母亲河是恒河,上面浮尸与垃圾成堆。但印度人为了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经常在恒河里面沐浴,甚至喝恒河里面的水。

苏茉尔同样认为,用水擦拭身体已经是对神灵的大不敬。所以,喝掉擦洗身体的灵水能够得到忏悔,能够得到神灵的庇佑,同时祛除疾病。

生活习惯也好,宗教信仰也罢。一年不洗澡,身上不会有异味吗?

更何况她伺候的可是太后,以及九五之尊的皇帝呀!

朝臣在面圣之前,都会精心梳洗沐浴一番,以示臣服尊重。而苏麻喇姑每天围绕着主子转悠,若这一身臭气熏天的,怎么可能不惹恼主子的呢?

其实,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每天必不可少的身体整洁还是需要完成的。比如洗手、洗脸,擦背,洗脚等等。

苏麻喇姑只是崇尚节约用水,并不代表她不注重自身整洁。

四、生活习性之二:“终身不吃药”。既然讲到了苏麻喇姑的生活习惯,那就干脆拓展一下,讲讲她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养生习性吧。

苏麻喇姑早在蒙古时期,就信奉佛教。她们生病了,不是选择吃药看病,而是向天祈祷。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根本买不起药。

当时的蒙古部落生活条件落后,苏麻喇姑更是出身贫寒,所以吃药治病如同幻想。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影响,他们认为生病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所以只会接受并虔诚祈祷,以求自愈。

同样的,她将这个习惯带进了清朝皇宫。皇宫里太医成群,她也始终保持自己的信仰,终身不吃药问诊。

1705年8月,晚年的苏麻喇姑患上了“血痢”,也就是俗称的肠胃炎。她症状严重,持续了十几日,整个人都虚脱了。

被她一手带大的康熙也心疼得不行,知道劝药不成,便给她传了一道圣旨。众皇子按照康熙的旨意,对苏麻喇姑说:“皇阿玛令人在白煮鸡汤掺进了一种草根,能让您尽快回复过来,请趁热服下。”

苏麻喇姑已被疾病折腾得有气无力,但她还是态度坚决:“皇上想让我活下去,我本不该也不能拒绝皇帝的隆恩。只是我从小就不吃任何药。虽说这是草根,但也算是药啊!我是断不能晚年的时候破坏自己一辈子的规矩的。”

无论旁人怎么劝说,这位老人都坚持不破坏自己的规矩,一直到她人生的最后时光。

1705年10月24日,90岁高龄的苏麻喇姑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听闻她去世,整个皇宫的皇子都伤心恸哭,出殡日更是全部到场为她送行。

康熙皇帝按嫔妃礼仪为苏麻喇姑办理丧事,并将其灵柩与孝庄太后安置在同一处。这种至高的待遇,放眼古今,也只有苏麻喇姑这独一份儿。

灵柩停入殡宫后,皇十二子胤祹主动向康熙提出为她守灵,当时远在宫外的康熙,甚至两次提出示意让遗体再多停留几天,就是为了见到这位亲手抚育自己长大的“额娘”最后一面。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她年少伴随孝庄,从科尔沁大草原到紫禁城。后来又辅助孝庄帮助顺治顺利登基。康熙出生后,她又化身额娘,嘘寒问暖,教书识字。

她信奉佛教,不是出于消遣,而是将佛与忠于皇上、报答皇恩结合起来。晚年的苏麻喇姑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念佛诵经,祈祷大清福泽,祈祷主子万万岁,祈祷自己有生之年多为主子尽心尽力。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从这所学校毕业的男人都很优秀。

历史证明,在苏麻喇姑这所“学校”里毕业两个男人都非常的优秀,足见“大清第一宫女”苏麻喇姑的人生智慧。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32)
郑钦文:为国征战奥运是莫大荣誉
上一篇 2024年01月28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1月28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