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之元帅归来(宋徽宗赵佶被金国囚禁了8年)

1. 都市之元帅归来,宋徽宗赵佶被金国囚禁了8年?

宋靖康年间,金人大举南侵、攻陷了宋王朝的都城汴京,彼时宋王朝的太上皇宋徽宗赵佶和皇帝宋钦宗赵桓被俘,顺带着后宫佳丽若干、包括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氏和一众公主也都成了金人的俘虏。当然,也包括皇子,否则后来也就没有宋高宗什么事儿了……

不久之后,金军北归,带着从汴京抢来的无数珍奇、财宝,押着宋王朝的太上皇、皇帝、后妃、皇子、公主们浩浩荡荡回老家……这一路上,作为阶下之囚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日子着实不好过,不仅人格上毫无尊严可言,生活上则更加艰难。对于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宋徽宗和宋钦宗而言,简直就是“生不如死”!可这俩怂包根本没有去死的勇气,只能忍气吞声……

更加耻辱的是,金军的将领、丘八们在战场上长时间看不到女人,一个个早已憋成了“发情的公猪”!见到如花似玉的后妃、公主们,就如同发情的公猪见到了母猪一般往上扑……宋徽宗、宋钦宗的不少后妃、公主都成了金军将领们的床榻玩物。而低级的宫女之类,则索性成了金军丘八们的“军妓”。

抵达金都会宁府之后,更加耻辱的一幕发生了。金太宗完颜晟下令将宋徽宗和宋钦宗押赴金太祖完颜旻庙、行牵羊礼。这是极其屈辱的事情,可宋徽宗、宋钦宗这俩怂货丝毫没有反抗,居然全盘照做了……之后,金太宗封了宋徽宗一个极具侮辱性的爵位——昏德公!宋钦宗也被封为了重昏侯。让人无语的是,那俩怂货也接受了,而且还“谢恩”了……过了一段时间,宋徽宗、宋钦宗,连同一百多名女眷、随从被金人送到了位于金黑龙江省的五国城。

虽然宋徽宗被软禁在了苦寒之地,但日子远比随金人北归时好得多了。组织待遇虽然不能和在宋地时相比,但起码能够做到冻不着、饿不着……这个时候,宋徽宗非但没有“痛定思痛”,反而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这期间,宋徽宗就一件“政治任务”,给金人的皇帝写贺表。赏块肉要写、赏壶酒要写……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金人的皇帝强行睡了宋徽宗的女儿、将其纳为了侧室,宋徽宗居然也得厚颜无耻写贺表谢恩……正是因为这一系列没心没肺的举动,使得金人认为这就是一个废物点心!也就没有再刻意去刻薄、羞辱他了。

换言之,在五国城的几年里,宋徽宗日子虽然过得清苦,但好歹也算衣食无忧,而且身边也从来不缺女人。无所事事又没心没肺的宋徽宗还能干什么?只能造人玩儿……所以说,宋徽宗在被俘期间生下十几个孩子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最大的问题不在生孩子,而在于这些孩子是不是都是宋徽宗亲生的!可以肯定的是,其中一部分肯定是他亲生的,可剩下的一部分就未必了。

据野史杂说记载,宋高宗的生母韦氏在被俘期间就曾经被金国宗室强行收了房,而且还生下了两个孩子!可让人无语的是,那位金国宗室后来又强纳了宋徽宗的女儿柔福帝姬。一段时期内,韦氏和柔福帝姬居然二女共事一夫……这就是后来所谓“冒充公主案”中韦氏咬死了柔福帝姬是冒牌货的原因所在!因为这段黑历史实在太丢人了,只有柔福帝姬死了,韦氏才放心。

虽不说这件事就一定是真的,但起码说明一点,宋徽宗的后妃们,金国的宗室随时可以将其拉到自己的床榻之上……在那个没有避孕措施、没有亲子鉴定技术的时代,谁又能保证这些后妃生下的孩子就一定是宋徽宗的?但南宋政权为了帝王的所谓尊严,只能照单全收!不管是宋徽宗生的,还是金人跟宋徽宗的女人生的,一概都算到宋徽宗头上。我的妈呀,这可不是头顶一片绿,简直是顶了一片大草原啊!

后来因为金宋关系缓和,金熙宗为了表达“诚意”,将已故的宋徽宗改追封为了天水郡王,将活着的宋钦宗改封为了天水郡公。这俩爵位已经完全没有之前羞辱的性质了,天水县男曾经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祖赵匡义之父赵弘殷在后周时期获得的爵位,宋徽宗和宋钦宗算是“承袭”了祖上的爵位……与此同时,宋钦宗的日子也比之前好过多了,起码可以享受郡公待遇了。金熙宗甚至打算把宋钦宗放回去,可宋高宗不干了!“我哥回家,我算个啥?皇帝还是亲王?”最终,宋钦宗只能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这就不是金人造成的了,完全是因为宋高宗。

都市之元帅归来(宋徽宗赵佶被金国囚禁了8年)

2. 智真长老给宋江写下四句偈语?

这个智真长老是假冒伪劣产品,根本就不是《水浒传》中鲁智深的师兄,五台山的高僧。因此,这个冒充智真长老的江湖骗子写给宋江的偈子,根本就是鬼画桃符,毫无意义。

那么,为何说这个和尚是个江湖骗子,他写的偈子毫无意义呢?

破大辽是荒诞神剧,“智真”是江湖骗子

《水浒传》“引首”是总括全书的总纲,不仅为全书立意,也预告了全书的终局。在“引首”的结尾处,施耐庵这样写道:“三十六员天罡,下临凡世,七十二座地煞,降在人间。哄动宋国乾坤,闹遍赵家社稷”。

后面,还“有诗为证”,这首诗有这样两句:“水浒寨中屯节侠,梁山泊内聚英雄”。

施耐庵明确告诉读者,《水浒传》写的是造反故事,三十天罡七十二地煞齐聚水浒寨、梁山泊就是故事的大结局。以明刻本容与堂本《水浒传》来说,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就是最后一回书,绝没有所谓的投降招安,然后破大辽、征方腊的故事。

容与堂本是百回本书,在七十一回梁山大聚义之后,立即跟上了续书。这个版本是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所刊,距离《水浒传》最早的嘉靖五年(1526年)版本,已经过去七十六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不知有多少人为之续书,又不知有多少人篡改了原著。

以嘉靖年间的评论来看,都是抨击《水浒传》诲淫诲盗的言论,并没有涉及招安等内容。比如,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馀》中骂道:“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

即便是讹误百出的《百川书志》所说的“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也从旁证明,施耐庵的原著有续书。

《水浒传》的版本虽然复杂,历代评论也奇葩百出、矛盾重重,但好在施耐庵已经在书中明确了全书的结构,随你怎么篡改以及辩驳,梁山大聚义之后都是续书。

而且,《水浒传》所隐藏的历史真实是明朝的靖难之役,与征辽神剧毫无关系。施耐庵以历史为背景移植或者虚构故事,都忠于历史真实。北宋历史上,哪有如此破大辽的神话?

《水浒传》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梁山两次攻打曾头市的故事中,暗藏了北宋灭亡的真实历史。重和元年启动的“宋金海上之盟”,是宋徽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而与金国夹攻辽国的盟约。宣和四年时,童贯带领宋国兵马攻打被金国打得十分狼狈的辽国,却在幽州被两度反杀,狼狈逃窜。这两次战斗,老种经略相公种师道、“招安巨寇杨志”都参加了。

北宋被残辽追杀,根本无能夺取幽州,宋徽宗便重金请金国攻城。金国二王子斡离不迅速夺取幽州,劫掠半年,然后把一座空城高价卖给北宋。金国因此看出北宋无能,发动了灭宋之战,北宋因此被金国所灭,靖康之耻爆发。

续书为了反转《水浒传》中反皇帝的主题,写了这样一个神剧,为亡国之君宋徽宗涂脂抹粉。恐怕,这段故事出自大内文人之手笔,得皇帝授意也未可知。

写破大辽故事的作者,绝对堪称脸皮极厚的神汉。因而,这段故事中的“智真长老”就是一个极具欺骗性的江湖骗子。

真假智真判若两人,江湖术士原形毕露

《水浒传》中的智真长老是有历史原型的,以下,我以历史真实为据,稍微解读一番这位真正的高僧。

《宋史·太祖本纪》中说,赵匡胤年轻的时候四处游历,没有得到发迹的机遇,便寄居于襄阳僧寺。寺里一个老和尚深通先天神数,他给赵匡胤相面之后,说了这样一番话:“吾厚赆汝,北往则有遇矣”。赵匡胤得到老僧丰厚的资助,按照老僧的指引来到了北方,遇到了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从此,赵匡胤开启了人生成功之旅,建立了大宋王朝。

书中的赵员外,其实是赵宋官家的象征,他建议鲁达去五台山出家,说:“我祖上曾舍钱在寺里,是本寺的施主檀越”。这一笔也出自历史真实,赵匡胤得了天下,一改柴世宗灭佛政策,大兴佛教,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并立的格局。赵匡胤就是北宋时期寺僧最大的檀越。

《水浒传》中,智真长老给鲁智深一道四句偈子:“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鲁智深后来的故事,全部是按照这四句偈子展开的。

佛门高僧预见未来的偈子只能有一道,难道还会写第二个?

《明史·姚广孝传》中说,道衍和尚年少时,追随道士席应真学习阴阳术。智真长老这个人物,有一半出自席应真。虽然《明史》是清朝所编,但史料绝对出自明朝,施耐庵时代,道衍和尚的事迹已经流传。

智真长老在剃度鲁达之前,告诉五台山僧众:此人上应天星,命中驳杂,但日后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这番话就是“花和尚”的来历,驳杂,就是“花”的意思。鲁智深原本是道家天孤星,又入了佛门,岂不是亦佛亦道、命中驳杂?

道衍和尚学习道术,与袁珙等道士交厚,并以道家之术推动了靖难之役,岂不也是“命中驳杂”的花和尚?道衍字独暗,号独庵,因为帮助燕王篡位,作《道余录》诋毁儒教而为天下所不容,也是货真价实的“天孤星”。而且,道衍和尚字独暗,号独庵老人,自己也把自己叫做“天孤星”。

鲁智深“遇林而起”,说的也是道衍和尚。林,指的是林冲,林冲在《水浒传》中暗喻燕王朱棣。林冲的徒弟是“操刀鬼曹正”,这个好汉的绰号姓名中有“曹操”,鲁智深、武松、曹正,这三个二龙山好汉组合起来,就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道衍在狗年(鲁智深吃狗肉,武松被黄狗狂吠)孝慈高皇后的葬礼中,以一顶白帽为投名状,暗示燕王可以做皇帝。从此,道衍追随燕王,成就了佛道两家正果。这则典故,也隐藏在林冲的故事中,那就是为了入伙而被迫去取投名状。为难林冲的是“白衣秀士王伦”,这五个字中,同样隐藏着一个“皇”字。

这就是《水浒传》中的得道高僧智真长老,而“破大辽”中的智真,有这样的本事吗?《水浒传》隐藏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施耐庵反皇帝的人文理想,续书神剧根本无法企及。读懂《水浒传》,便能一眼识破假智真,这个江湖术士给宋江的四句偈语,也就十分地荒诞了。

江湖术士的预言根本没有应验,假智真其实十分猥琐

《水浒传》中,智真、智清、智深是是同辈师兄弟,而续书中却是这样写的:宋江与鲁智深破大辽之后途经五台山,便前往参禅。到了寺里,见到了“智真”。这个江湖术士一见鲁智深,便开口骂道:“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

智真、智深都是“智”字辈,是师兄弟,怎么就变成徒弟了?这个假智真竟然连辈分都搞不清,算什么高僧?

鲁智深当年离开五台山,智真以四句偈子预言他将成就佛道两家正果,这个“智真”怎么矢口否认,以如此猥琐的语气讥讽自己的师弟呢?毫无疑问,这就是个江湖术士假扮的智真长老。

宋江见假智真如此谩骂鲁智深,脸上也挂不住,回怼道:“智深兄弟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今引宋江等众兄弟来参大师。”宋江的意思是鲁智深虽然杀人放火,但对朝廷是忠诚的,所杀的都不是良善之辈。而且,也是十分敬重你这个江湖术士的,引着我们来参禅。

假智真实在是个阿谀之徒,既受用宋江的话,又不敢得罪宋江,连忙改口道:“久闻将军替天行道,忠义根心。吾弟子智深跟着将军,岂有差错!”江湖术士还在把智深叫弟子,他竟然连自己的辈分都不知道,其骗术也太低劣了。

《水浒传》中的智真长老何等刚直,对待赵宋官家不卑不亢,既感念霹雳大仙对佛门的回报,又责成赵员外重修文殊院。原著中,智真长老知道鲁达上应道家星煞,力排众议剃度与他,并非是看赵员外薄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破坏佛门,智真长老立即派人下书,并交代信使守在赵员外身边,赵员外不承认错误不准回山。迫于智真长老的压力,赵员外尽管“好生不然”,却不得不把鲁智深毁坏的半山亭、打坏的金刚照价赔偿,恢复原状。

续书中的这个江湖术士则一副奴才像,哪里是五台山得道高僧?因而,他给宋江写的四句偈语完全不知所云,以施耐庵原著解读,根本无法应验。这个江湖术士写给宋江的四句偈子是:“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

古代小说往往以谶语制造悬念,为后文伏线,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但是,对照假智真这四句偈子,几乎是不知所云。如果一定要牵强附会的解读,其意大致是:

当风雁影翩,东阙不团圆。宋江活捉王庆之后,燕青在秋林渡射雁,暗示了梁山兄弟的结局。这两句勉强能够有后文情节照应,还算说得过去。但是,剿田虎灭王庆铁定是续书,百回本中根本就没有这两个故事,是余象斗、袁无涯根据简本《水浒传志传评林》胡乱编造的。

以容与堂本来看,宋江五台山参禅这回书的回目是“五台山宋江参禅,双林渡燕青射雁”。参入田虎、王庆故事后,续书也被篡改了。因此,也能证明“破大辽”、征方腊以及梁山好汉的结局必定也是续书,这个智真也必定是个假冒伪劣的江湖术士,绝不是施耐庵笔下的五台山得道高僧。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只眼,是围棋术语,即一个眼,这种格局是死棋,当然也预示了宋江不能活下去。既然不能活下去,为何又“双林福寿全”呢?双林,在《西游记》中有解释,意为佛门。那就是说,这个假智真是在劝宋江出家。宋江出家之后,才能做到“福寿全”。

续书作者根本就没有读懂原著,宋江是道家的天魁星,怎么能如鲁智深那样剃度出家呢?按照原著设计,鲁智深是兼具佛道两家正果的道家天孤星,这样的身份便是“花和尚”。宋江若是出家,岂不也变成了“花和尚”?

武松在蓝本故事中就是个“优婆塞”,“优婆塞”就是从小带发修行的行者。《水浒传》中,以神秘头陀暗写了武松蓝本中的身份,然后将这两个人物合二为一,就是个“酒色财气,便要杀人”的天伤星。

上文讲到,鲁智深、武松、曹正三人共同隐喻了黑衣宰相姚广孝,因为武松是个虎面行者,而姚广孝则是“形如病虎”。武松在景阳冈打的是白额吊睛虎,姚广孝则长着一对三角眼。这些符码都在武松的故事中演绎,亦佛亦道的武松也就是道衍和尚的另一个分身。

续书要求宋江出家,又是哪门子寓意呢?驴唇不对马嘴,而且,宋江根本就没有出家,江湖术士的“预言”落空。

宋江在《水浒传》中具有多重身份,其背后隐藏的是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燕王朱棣等等皇帝。当然,这些皇帝都得死,但一定不会如江湖术士所说的那样,做了和尚就不会死,就一定会“福寿全”了。

相关的题外话:鲁智深的结局究竟如何

原著中,智真长老“预言”了鲁智深的正果是“汝等皆不及他”,五台山所有僧众的正果都不及花和尚。花和尚占据二龙山,聚义宝珠寺,便是这样的正果。道衍和尚推动靖难之役,身居宰相之位,上朝时在“二龙山”,退食时在寺庙之中。“二龙山”,其实说的是明朝的两个都城,是花和尚上朝之处。这样的隐喻写照,施耐庵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鲁智深的正果,原著早就设定,续书却画蛇添足,让一个江湖术士把天孤星咒死了。五台山的僧众都是会死的,坐化,是僧人去世的专用词,犹如道士的“羽化”。鲁智深无缘无故地死了,完全属于闭气自尽,这算什么正果?

续书如此妄设花和尚的结局,恐怕是故意曲解智真长老给鲁智深偈子中说的“遇江而止”。故而,江湖术士在五台山又捏造了四句话:“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这则偈子的水平当真只够得上江湖术士的水准,说假智真就是个江湖术士,一点都不冤枉他。最后两句中把“圆寂”分开做隐语,是续书作者智力所限的牵强胡诌。圆寂,是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之意,鲁智深杀人放火,却忽然“圆寂”,其诸德圆满了吗?

“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称寂”,听潮能称“圆”,见信能称“寂”?以续书的说法,鲁智深应当是是毫无征兆地闭气自尽了。而且,“听潮”、“见信”也是瞎说。潮信来时固然可以“听”,但能“见”吗?书中所写的是八月十五之夜,鲁智深只是听到了潮信,误以为战鼓擂响,根本就没有“见”。

续书作者伪造了一个江湖术士,前言不搭后语地让鲁智深死于非命,这算什么“汝等皆不及他”的正果?花和尚坐化浙江,不过是歪曲了原著的“遇江而止”。

上文解读了鲁智深“遇林而起”,此处,再简要解读一番智真长老送给鲁智深四句偈子的后面三句。

遇山而富:鲁智深占据二龙山,聚义宝珠寺,做了皇家寺院的住持,拥有佛门七宝,岂不是“遇山而富”?

遇州而迁:靖难之役之后,姚广孝负责迁都事宜,永乐十八年,大明皇都前往北京。这就是“遇州而迁”。

遇江而止:这句话说的不是姚广孝的结局,也不是鲁智深的结局,而是大明王朝的结局,也是“水浒”的终极寓意。朱元璋认为明朝是火德王运,所以,《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洪武出生之时,红光满天,邻居以为他们家起火了。“水浒”、“水泊”都是火的克星,寓意明朝将亡于“水”。

梁山大聚义时,西北乾方出现了一只大金盘,这只大金盘就是霹雳大仙。霹雳大仙是赵匡胤,更是朱洪武,这层寓意在《水浒传》中十分明确,此处,只说两点。第一,写赵匡胤出世的文字,同样出自《明实录·太祖实录》,所以,“太祖武德皇帝”是赵匡胤、朱元璋谥号的合成提炼。

第二,张天师虚靖先生发明了道家最高法术“雷法”,他就是霹雳大仙。虚靖先生是一个牧童,这是朱元璋少年时代做过放牛娃的真实写照。

故而,《水浒传》中点化赵匡胤的《咏日》诗:“须臾降下大金盘,赶散残星与明月”,既是北宋被金国所灭的谶语,更是明朝亡于后金,“清”取代火德王运的大预言——施耐庵真是太神奇了。

鲁智深“遇江而止”,其寓意如此深刻,江湖术士的谎言就显得十分幼稚与荒诞了。

3. 有什么好看的纯爱小说?

哈哈哈哈你,这个说的其实是耽美小说吧!这个是校园纯爱,很好看……这个是系列爆笑文,纯爱,一世华赏的《今夜哪里有鬼》这个是系列的耽美灵异文 文案

罗家大少爷罗域,脾性乖张喜怒无常心狠手辣,他病了之后,那些常年活在他淫威之下的阿猫阿狗无不拍手称快,在背后偷偷说上一句:报应!

但是罗域就是罗域,没那么容易翘辫子。

鬼门关前走一遭回来的罗大少似乎并不记仇,反而决定与人为善,努力做一个“温柔”“亲民”“包容”“友爱”的好兄长、好老板、好朋友、好市民。参与慈善,热爱环保,还救助了一位智障青年贴身照顾,慈悲之心日月可表……

神经病阴鸷攻X傻子受

一起来看作者讲述这个关于拯救,关于勇气,关于爱的故事。

很好看穿进书里谈恋爱这个还出网络剧了,《上瘾》也好看

还有阿七的倒霉系列,公子欢喜的古风文,风弄的《太子》大虐啊,还有《魔道祖师》,漫漫何其多的《想起我叫什么了吗》校园纯爱,还有这个,龙柒的文,攻只有一个人,但是写的不止一个人,嗯,要是你愿意看连载的,可以看看晋江文学城的纯爱,都是你想要的。

4. 有哪些美得惊心动魄?

《虬梅化作一柱香》

[原创]

虬梅化作 一柱香

弯月婷婷 悬一旁

袅烟渺渺 缭绕上

嵌入银河 成泪霜

〈李恭觉~2019年4月13日*三月初九日*6时16分于北京〉

5. 5月20号在古代是什么日子?

古代中国用的是农历,1949年我国才正式规定用公元纪年。

在88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140年5月20日(农历1140年5月3日),顺昌大捷。

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初三日,在“收复失地”的口号下,金国都元帅兀术尽起四路大军,向南宋发起了新一轮的战略进攻。

攻势之初,由于宋廷上下毫无准备,致使开封(北宋国都东京)、洛阳(西京)、商丘(南京)、长安、凤翔等重镇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尽陷敌手。受此鼓舞,兀术亲率十大万大军向淮西反向发展胜利。然而,这位金国名将没想到,他的好运在一个叫顺昌(今安徽阜阳)的地方戛然而止!在这里,兀术使劲了浑身解数,却丝毫奈何不得这座城不坚、池不深的小城。

在顺昌击败兀术的人,正是刘锜(1098年―1162年),字信叔,秦州成纪(今甘肃静宁)人,泸川军节度使刘仲武第九子。

刘锜少年投身军伍,在伐夏抗金的过程中屡立功勋,其勇武之名连敌国的妇女儿童都知道。作为新任的东京副留守,刘錡尚在赴任的途中即接到了金人南下的消息。他判断兀术必然要首先占领东京,再而进攻顺昌。

据此,刘錡果断进驻顺昌,准备在此阻止金军。在接下来的那段日子里,刘錡凭借手中所拥有的“三大法宝”,最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金国名将兀术。而这三大法宝就是:

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军队!

南宋立国之初,高宗皇帝赵构非但不思收复失地,反而一再向南逃迁。在这种国将破,家将亡的时刻,黄河南北的忠义之士挺身而出,勇敢地抗击金军。这些人多来自社会底层,像农民,溃军,小商贩,乃至僧人道士,“全民皆兵”。这些抗金义军得到了主战派著名将领李纲和宗泽的大力支持,不但发给他们钱粮,武器,还把部分人马编为正规军队。在这一背景之下,王彦和他的八字军脱颖而出。

王彦(公元1090-1139年),字子才,上党(山西长治)人。自幼读书练武,武艺超群,曾任过都统制一类的军官。靖康之难后,王彦的家乡太行山被金人占领。由于他此前在北宋末年的抗金斗争中表现优异。

因此在1127年中,李纲派遣王彦率岳飞、张翼、白安民等七千将士渡过黄河,一举收复了金军占领下的新乡。由于王彦坚决抗战,金人对其非常忌惮,出了很高的赏格要活捉之。作为回应,王彦部下在自己的脸上刺了“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个字。八字军因此而得名。

由于八字军将士作战勇猛,打得金兵心惊胆寒。据说,一位金军元帅曾召集手下开会,商讨如何尽快消灭八字军。这些人吓得一齐跪,哀求不要与之交战。就这样,八字军很快赢得各路义军的敬重。

这次刘錡北上赴任东京,所带的一万八千人正是这些八字军将士。他们,成为这位名将赖以击败兀术大军的先决条件!

陈规任顺昌知府。刘錡进入顺昌后,曾对陈规直言“城中有粮,则能与君守”,得到的答复是“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

事不仅为刘錡解决了“粮草先行”的问题。陈规更认识到,对于并不坚固的顺昌而言,若全面整饬既费时又耗力。为此,他从以下几大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巩固:

陈规为顺昌城打造了一道多层防御体系

再就是,将城池攻防战的要点——城墙予以重点加固。很快,原本为直角的城墙被削成了圆弧形以增大石砲的跳弹率;曾被敌砲攻击重点的角楼也不见了;在原本低矮的女墙内增修一道8尺(约2米5)的平头墙以保护守军不被敌箭射中;女墙上方悬挂笆篱等编织物以缓冲石弹的冲击力;在女墙和平头墙之间横贯的三道横木用以迟滞登城敌军的推进速度;将城门由一道增加为三道,城门外均筑有护墙;以前一门一楼的城楼也改变成了三重门两层楼的布置,这样宋军站在最高一层城楼,能够尽情发挥弓矢的远射优势。

第三,以砲对砲。在城内配置大型石砲,城头设置炮兵观察员以随时校正弹着点。

陈规的努力不仅增强了顺昌城的防御稳定性,更为主将刘錡在进行战斗决策时增添了一项战术选择。

一种致胜战法:依城野战、以攻代守

实际上,依托城墙进行防御是一种十分消极的战法。

有了充足的粮秣和稳定的城防之后,很多人很自然地认为: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比较稳妥的战法就是:收集中兵力坚守城池。这种主张毕竟符合当时一般军人的做法,那时候的金军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但攻坚能力弱,其惯用战术是通过在野战中发挥骑兵的高速冲击力来击败对方;而以步兵为主的宋军则经常依托城寨营垒进行后发制人的防御作战,以强弓劲弩和石砲等“远程火力”来击退来犯之敌。

出人意料的是,刘錡并未选择种稳妥战术,而是采取了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战法:依城野战、以攻代守。宋军依托城池,主动向金军发起进攻。

顺昌保卫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就这样,刘錡凭借八字军的战斗力强劲、守城专家陈规的倾力相助和积极主动的战术,最终以不到两万人的兵力一举击败了十万金军。

6.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

这是发生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靖康之耻”之名也由此而来,顾名思义,这就是发生在靖康年间的一次耻辱事件。靖康之耻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两位皇帝与所有嫔妃,共同被外族侵略者俘虏的事件,并且这些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侮辱,最后都惨死他乡。

同时,靖康之耻不仅是北宋王室的惨剧,也给广大老百姓带去了深重的灾难,璀璨的中原汉文化所受到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公元960年,后周众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了赵匡胤称帝,建立了宋朝,定都开封府。后经过十几年的征战,终于将纷乱的“五代十国”结束,让中原文明再度实现了统一,呈现盛世繁华的景象。平定天下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将财政大权和兵权都收归中央,实现了集权,避免了大唐时期藩镇割据、将领拥兵自重的弊病。同时,宋太祖害怕“安史之乱”的再次发生,故在集权后,定下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并把“刑不上士大夫”写进了律法中。这个做法虽说让武将没有了独掌重兵的可能,但也使得文臣对于武将的压制过甚,武将地位卑微,军队战力低下。

虽然中原完成了统一,但是前朝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之地,让北宋的统治者们如鲠在喉,几次三番出兵想收复燕云之地,可惜都是无功而返,辽国也没占到多少便宜。最后双方不想再虚耗国力,于是协商签订了“檀渊之盟”,结成兄弟之邦,北宋向辽国每年缴纳岁币。自此,宋辽两国迎来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岁月。

北宋在檀渊之盟后,经济、文化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代,儒学复兴,科技领域发展突飞猛进,政治清明,人才辈出,国力蒸蒸日上,人口增长也随之出现了大爆发,共同造就了当时世界GDP第一的经济强国。而辽国这个庞大的帝国却是在走下坡路,自萧太后死后,国内经济衰退,贵族对平民的压迫更甚,社会矛盾激化,各种起义不断。

其中,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部落后,起兵反辽,快速地占领了辽国的很多地区。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共同出兵伐辽国,北宋攻燕京,企图收复燕云十八州,金国则攻辽中京。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等金国都打下了辽国半壁江山后,北宋军队却在燕京损兵折将,毫无寸进。最后,金国转头把燕京也给打了下来,并占了燕云十八州,没有给北宋。迫使北宋出钱从金国手中购买六州之地,还要将这六州二十四县的赋税全部交给金国。

此战将北宋经济强,军事弱的特点充分暴露在了军力强盛的金国面前。加上宋徽宗大肆任用童贯、蔡京等奸臣,使得北宋进入了政治最黑暗的时期,国内连续爆发了宋江、方腊领导的两次大型农民起义,实力衰退厉害。这使得金国对北宋产生了窥视之心。

1125年8月,完颜宗望、完颜宗翰率金国大军攻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兵临开封府城下,重兵包围开封府。幸好名将种师道带领10万精锐的西军来援,迫使金军撤兵。而宋徽宗由于任用奸臣,丧失人心,将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

第一次宋金大战,再次验证了北宋统治层和军事实力的羸弱,使得金国野心更加膨胀。

仅一年后,1126年9月金国再次派大军攻宋。这次仅三个月,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两路大军就在开封城下会师,一起合围了宋京开封府。此时的开封府只有不到七万守军,围城的金兵却超过了十五万,前来勤王的大军又受投降派的唐恪、耿南仲命令而裹足不前,再加上奸人蔡京作祟。1127年1月9日,金军攻下了开封府,北宋王朝的噩梦就此开始。

在攻下外城后,金兵并未立即攻内城,只是假惺惺地做出议和姿态,让宋钦宗亲自到金军大营商议投降议和之事。宋钦宗去到金营后,并没有见到金军统帅,只是被逼写下了“降表”,向金国乞降,俯首称臣。接着,金人在斋宫里向北设香案,令宋朝君臣面北而拜,以尽臣礼,宣读降表,可谓凌辱至极。同时金军还向北宋索要:金一千万锭,银二千万锭,帛一千万匹,骡马一万匹,少女一千五百人。

宋钦宗等君臣无奈,只好照做,为此不惜下令抢夺民间之财来凑数;少女不够,则用嫔妃来顶;但这仍然远远没能达到要求的庞大数量。最后,金太宗下旨将宋钦宗贬为庶人,扶持了主和的张邦昌为帝,国号亡国的宋钦宗赵桓"大楚",建立了傀儡政权,再次搜刮开封城后,开始准备撤兵。

四月一日,金军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后开始分两路撤退,整个北宋王室上到宋徽宗、宋钦宗两帝,下到公主、嫔妃、皇孙、太子、驸马、大臣等共计14000余人,都被当成俘虏,分七批押解北上,第一批就有“宗室贵戚男丁二千二百余人,妇女三千四百余人”。同时被驱掳的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其中以工匠居多。金兵沿途所到之处,杀戮惨重,生灵涂炭。

这些宫廷中的女子都是被金军以“抵扣赔偿款”为由拘留的,也就是将皇家女人作价卖给金军,以充金银之数。具体价格是:帝姬和王妃每人一千锭金,宗姬一人五百锭金,族姬一人二百锭金,宗妇一人五百锭银,族妇一人二百锭银,贵戚女一人一百锭银。也因此,这些赵氏女人都已经是金军的私产,可以随意处置,她们大多数人都沦为了金军的泄欲工具,使得北宋皇室的威仪荡然无存,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

据记载,这3400名宗室女子在抵达燕山时,只剩下1900余人,其中的1500人死在了路上。她们遭受超过了妓娼待遇,成为劳军对象,在路上被凌辱折磨至死,或者不堪侮辱而选择了自尽。甚至连皇后都不能幸免,在路上屡被骚扰。而活下来的1900多人,并不代表着她们的苦难就此结束。剩下的人,包括宋徽宗、宋钦宗、郑皇后、朱皇后、韦氏和其他妃子、公主等诸多皇室成员在内,被当成俘虏押往“阿骨打庙”,按照金国习俗,举行了盛大的献俘仪式,行“牵羊礼”。

牵羊礼是金国一种传统的受降仪式,要求俘虏赤裸着上身,身披羊皮,脖子上系绳,像羊一样被人牵着,也表示像羊一样任人宰割。刚烈的朱皇后,在受此奇耻大辱之后,当晚回屋后就悬梁自缢,被救下来后又投水自尽而死。此后,剩下的这些女人,有上千人被赏赐给了金国的留守官员,最年轻貌美的300人被送进了“浣衣院”,其余的分别赏赐给了此次伐宋的金军有功之士,许多妇女被卖进娼寮,终生受尽折磨;有的还被完颜宗翰以十人换马一匹,随意发卖;还有的被卖到了高丽、蒙古等地作奴仆,都是惨不忍睹的下场。

而进入浣衣院的300女人,则是沦为了“官妓”,供金国皇室成员和朝廷重臣们享乐,直至死亡才能算是超脱,不再受苦。

金太祖为了羞辱两帝,把徽宗封为"昏德公",钦宗封为"重昏侯",将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徽宗受不了如此羞辱,将衣服扯成布条,想悬梁自尽,但被钦宗救了下来。不久后,宋徽宗病死在了土炕上,待钦宗发现时,尸体已经僵硬。金太宗下令将宋徽宗的尸体架到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半焦烂时,用水浇灭火,将尸体扔到坑中,使坑里的水变成灯油,惨绝人寰。

其他被掳的人,鲜少能再次返回中原故乡的,基本都客死他乡,最后什么都没有留下。

同时,悲惨的不止是被掳掠的赵氏皇室众人,还有整个开封城的100多万人和开封城的文化意义。

当时的开封城可以说是世界第一大城池,经济发达,人口众多。金兵围城后,提出了巨额的赔偿要求,为了凑齐这样赔偿款,开封府官员爆发了高效的执行力,拟定了一个名单,自上而下地强行索要银子,缴纳不够的就棍棒相加。同时他们还疯狂地抓捕稍有姿色的女人,整车整车地送给金军玩乐;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在劫掠之列。使得整个开封府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惨不忍睹。

有记载:烈女张氏、陆氏、曹氏不肯屈服二太子翰离不,被金军用铁杆串起来竖在营前,三天才死绝。其他被抓捕送进军营的女人,都被分给了金军士兵玩乐,凡是怀孕者,必须强制流产。

等金兵准备撤退时,他们彻底疯狂了,开始大规模地奸淫掳掠,百姓稍有反抗即遭到屠杀。最后,他们一把火几乎将整个开封府给烧成了废墟,"东至柳子,西至西京,南至汉上,北至河朔",在这样一个广大的地区,金兵"杀人如刈麻,臭闻数百里"。

靖康之耻不仅仅是北宋皇室的耻辱,也是整个开封府百万百姓的灾难,金军掳掠了当时开封府几乎所有有价值的人才,使得很多高超的技术都在此后失传;他们带走的各种祭天礼器、古董文物、图籍、天子法驾等物件,都是汉族文化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珍贵宝物,自此流落他乡。

最后,给大家送上,岳飞岳武穆的《满江红》,让大家再次感受下诗中的英勇和悲壮。

满江红

作者:岳飞 (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7. 有哪些令人动容的遗书遗嘱遗折或者绝命词?

最伟大无言的遗书——周恩来总理的《白纸遗书》;最浩然正气的遗书——文天祥的《正气歌》;最动人情怀的遗书——林觉民的《与妻书》。

一、周总理:死后不留骨灰,临终不留遗言,本就无私,本就无我,我复何言?

周总理的伟大已无需多言,没有人比他更配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周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严守机密,弥留之际忍受巨大的煎熬和痛苦,仍然一言不发。

叶剑英元帅眼见总理一日三厥,气若游丝,而国家危难,前途未卜,已是心乱如麻,老泪纵横。一天,叶帅取来一叠白纸,对病房值班人员说,总理一生顾全大局,严守机密,肚子里装着很多东西,死前肯定有话要说,你们要随时记下。

但总理去世后,值班人员交到叶帅手里的仍然是一叠白纸!

当真是总理肚中无话吗?当然不是。以总理在党、国家和军队的资历威望,有多少话可以说!很多伟大的人物奋斗一生,临死前一定会留下遗言,哪怕是只言片语,供后人瞻仰和追忆,可总理只留下一叠白纸!

总理不是不会说,不是不会写,他一生留下了多少妙语趣言,被后人传为佳话,年轻时也有诗作《大江歌罢掉头东》、《雨中岚山》,书法也是字如其人,卓然而立。但解放后,他除了公文报告,却很少有诗,很少有书法留世。

是他的内心情感之门关闭了吗?没有。工作人员回忆,总理工作之余也写诗,用毛笔写在信笺上,反复改。但写好后又撕成碎片,碎碎的,投入纸篓,宛如一群梦中的蝴蝶。除了工作,除了按照党的决定和纪律所做的事,他不愿再表白什么,留下什么。

瞿秋白在临终前留下一篇《多余的话》,将一个真实的我剖析得淋漓尽透,然后昂然就义,舍身成仁。坦白是一种崇高。周总理在临终前只留下一叠白纸,又是一种崇高。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就无私,本就无我,我复何言?我复何言哉!

二、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英勇事迹也不需过多介绍。祥兴元年(1278年)12月,他因叛徒出卖被元军所俘,次年10月,被押解至大都(今北京)。元朝对他软硬兼施,威逼利诱,许以高位,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文天祥始终坚贞不屈,丝毫不为所动,被囚长达三年,《正气歌》便是他临死前一年在狱中所写,虽非最后遗言,却不啻遗书。

这首五言诗列举十二个典故,联系自己的命运,彰显浩然正气的力量,即便身处恶劣的环境中,由于一身正气,各种邪气和疾病都不能侵犯。全诗感情深沉、气壮山河、直抒胸臆、毫无雕饰,充分体现了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至元十九年(1283年)1月,忽必烈召见文天祥,问他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心知大限已到,答道:“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临刑前,文天祥问监斩官:“哪边是南方?”有人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慷慨赴死。几天后,妻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目犹如生人,他的衣带中留下了最后遗言: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三、林觉民: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人;汝看此书时,吾成阴间鬼

1911年4月,革命志士林觉民从广州来到香港。夜阑人静时,想到自己即将起义,生死难卜和年迈的父亲、怀孕的妻子,他思绪万千,辗转难眠,彻夜疾书,写就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所以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这是何等的悲壮!

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万千情感,百般滋味,无以言表。试问天下哪个男人能割舍下夫妻挚爱?但林觉民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选择抛却儿女情长,为大爱舍小爱,勇赴国难,这是何等的情怀!

《与妻书》虽是林觉民写给自己一人的书信,但足以感动全天下的男人和女人。

庄子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与妻书》之所以感人动容,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充满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的爱情、凛然正气的激情,各种深情厚意相互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足以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广州起义失败后,林觉民被俘。面对清廷广州将军张鸣歧和水师提督李准,林觉民“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以笔立言,立尽两纸,书至激烈处,解衣磅礴,以手捶胸”,他告诉两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死也瞑目”。

李准动了恻隐之心,认为可以留下林觉民为清廷所用,张鸣歧则认为这个“面貌如玉、心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称得上奇男子”的林觉民,如果留给了革命党,实为后患。191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被枪杀,年仅24岁。

【狄飞惊:专注历史,分享感动。喜欢我的回答,请点赞、分享或关注我】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74)
侯府主母(重生)(侯府嫡妻什么是意思)
上一篇 2024年03月10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3月10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