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妻实录(有的说陆游的钗头凤让人泣血感人)

1. 休妻实录,有的说陆游的钗头凤让人泣血感人?

在绍兴,有一座非常著名的沈园,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沈园是南宋时一位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它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围绕着它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南宋时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取了表妹唐婉儿,婚后两人情投意合,如胶似漆,日子过得十分甜蜜。不过,陆游的母亲却并不喜欢唐婉儿,在她的反对下,陆游不得不休了唐婉儿,两人各自嫁娶。

十年以后,陆游游玩沈园,再次偶遇了已经嫁人的唐婉儿。此时的唐婉儿已经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士程是宋代皇族后裔,家世显赫,为人宽厚,对唐婉儿很好。两人见面后心中有说不尽的思念之情,然而在那种情形之下也只能相顾无言,心中默默流泪。

为了抒发心中哀怨,陆游提笔在粉墙上写了一首词,就是那首著名的《钗头凤》,其中饱含着对唐婉儿的相思与无奈。这首词是这么写的: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看到了陆游写的这首词,唐婉儿心中也是久久不能平静。她想起当年与陆游的恩爱,心中煎熬,抑郁成疾,一病不起,香消玉殒。临终前,唐婉儿同样填了一首《钗头凤》,作为对陆游的回答,凄苦的心情溢于言表: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 瞒、瞒。

这两首《钗头凤》成为千古凄美爱情的代表之作。陆游对唐婉儿一直念念不忘,他七十多岁时故地重游,写了《沈园二首》,仍不忘当年在沈园与唐婉儿重逢之事。

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疑是惊鸿照影来。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梦露居士,阅读系列文章。

休妻实录(有的说陆游的钗头凤让人泣血感人)

2. 红楼梦中凤姐的判词一从二令三人木是什么意思?

一从二令三人木,是《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判词之八。是贾宝玉在秦可卿家吃完饭就犯困了,秦可卿让宝玉睡到她的床上,给他盖好被子,秦可卿就走了。

贾宝玉睡着了就开始梦幽。

贾宝玉听到了一个美女唱歌的声音,这个唱歌之人是“警幻仙姑”,宝玉便上前搭腔。

姑娘要到哪里去?能否带我一同前往?

警幻仙姑示意跟她走,便来到了“薄命司”,宝玉抬头看到了一幅对联,上面写的是;

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这付对联的意思是劝慰世人,不要无故的自寻苦恼,纵是岁岁悲,月月愁,情不尽爱难酬。纵是生的美貌,如花似月,也无益于人间世事,命运的安排!

这付对联也隐示了金陵十二钗,各人物的悲惨结局,也是作者为写《红楼梦》埋下了伏笔。有关十二钗其它人物的判词,这里不再表述,下面只说王熙凤的判词;后面画的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整首判词如下;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凡鸟合为凤字,也就是后面画上那只雌凤,寓指凤姐。

都知爱慕此生才;即凤姐办事的能力。此句典故;《诗,鲁颂驹》“思无期,思马斯才”《论语,先进》“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都知爱慕句;指贾母,王夫人等都喜爱凤姐理家的才干!

一从二令三人木;对此句含义是众说纷纭!但我的理解是;一从;是凤姐来贾府后,对贾母,王夫人言听计从。贾母,王夫人是长辈,是实权者,他沒有理由和胆量不从。在当时社是符合现实,符合逻辑的!

二令;是凤姐掌握贾府总管大权以后,便成了发号施令的人物。

所谓的三人木;这是个绕人的句子。三是个顺序,人就是立仁旁,人和木拼到一起是个“休”字。意思是被贾琏一纸休书,将凤姐休回娘家去了!适便是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来历!

哭向金陵事更哀;是凤姐被休以后,哭着回娘家的。而“高颚”续写《红楼梦》时,将凤姐的结局改为“香魂返故乡”说她是病死的!但从八七版《红楼梦》电视剧看来,凤姐是死于犾中的,若不然,怎么会将她的尸体扔到乱葬岗去了呢?

所以我认为;凤姐死在犾中是符合逻辑性的!

客观的理解王熙凤;

王熙凤生在“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的王府。在凤的身上,既有残酷,狠毒的一面,又有贪得无厌,惟利是图的一面,但凤姐基本上是,贯穿《红楼梦》全书的顶梁柱人物。从我的感觉,给读者的印象,她到哪里都能带来生机,活跃。

那真是,“恨凤姐,骂凤姐,凤姐不来想凤姐”,读者都们都盼着她的出场。她对周围众姊妹的照顾,体贴,对奴仆下婢则泼辣狠毒。

作者既描写凤姐不管天理良心,捞权贪财,又描写她对贾琏的偷鸡摸狗,暗娼窃娶行为的反抗,才导致了,一从二令三人木的一生!

结束语;

一从,是对贾母,王夫人等言听计从。二令,是对贾府管理上,发号施令的人物。三人木,是她反抗贾琏暗娼窃娶,被休回了娘家。这就是所谓的,一从二令三人木的意思!

3. 没有退休金的古代人?

孝老爱亲一直到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和赡养老人,也是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没有退休金的古代社会,养老主要是依靠家庭,我们都是知道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的,这是古代养老的主要途径之一,古代政府也会为百姓养老提供一些保障,下面带您了解一下历朝历代政府,有关养老敬老孝老的相关政策。

秦代:先秦时期国家就将养老问题纳入制度,《礼记·王制》规定:“五十异粻,六十宿肉,七十贰膳,八十常珍,九十饮食不离寝。”

同时在徭役的政策的方面,也是有着很多减免的规定的,《礼记》:“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废疾非人不养者,一人不从政。”也就是说家中有80岁和90岁以上的老人,则儿孙可以相应地减轻徭役。如果长辈有疾病需要有人照护,则儿孙中可有一人不服徭役。

西汉:早在西汉初年,政府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养老福利政策,对贫穷老人赠与麻布、绸布等多种衣料。

东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还下令,对全国贫穷老者给予粮食补贴。在汉朝的时候,“养老令”在整个汉代一直遵行,这个法律规定,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并示众。

三国:三国时期,曹操曾下令,年满70岁的老妇,如果没有丈夫和儿子的,国家必须赡养。这大概是中国第一个针对女性老人的救济政策。

南朝:古代较高的死亡率和较低的寿命,注定相当数量的老人会没有后代。公元521年,中国有了历史上第一家由政府开办的“养老院”——南朝的梁武帝命令设立“独孤院”,专门收养老人和孤儿。从此,中国的养老院开始制度化。

北魏:北魏时期,政府为保证老人有儿女所养,首创“存留养亲”制度。其规定,如果犯人(犯罪极其严重的除外)的直系长辈老无所养,则国家应当对这个犯人减刑或刑罚缓期执行,即便坐牢,也一般关押在当地,不会流放到外地,以便其可以随时回家照顾老人。在特殊情况下,为了达到赡养老人的目的,可以赦免一些罪行不太严重的犯人。

唐代:到了唐代,国家强盛,养老院更为普遍,当时称为“悲田院”。但名副其实的养老院是北宋时期的“居养院”,只收养贫困老人。而且,在宋徽宗时期,老人的年龄标准是50岁,使养老人群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扩展,成为历史上老人的黄金时期。

在唐代,社会上普遍形成了一种良好风气,子女不仅要在生活起居上照顾和赡养老人,而且要在精神上保证老人的心情愉悦,当时称之为“色养”。如果儿媳妇不能“色养”公婆,那就可以成为休妻的重要理由。盛唐时期,一位叫李向秀的大臣,就因为妻子未能尽到“色养”公婆的义务而将其休掉。不管是一般家庭,还是官宦人家,唐代的老人除了在物质上老有所养,还能笑着养老。

唐朝也有这些规定,《唐大诏集》:“八十以上各赐米二石,绵帛五段;百岁以上各赐米四石,绵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齿。”这是唐朝政府给与老人物质供给。

唐代的家庭,若父母还健在,儿子一般就不出远门,也不分家,更不各自攒私房钱。这种养老的社会氛围,使得老人可以在儿女的全天候照料下,安享晚年。

宋代:南宋初年,中国出现专门为包括老人在内的各种贫民设立的福利医疗机构,叫作“惠民和剂局”,全部由各地方财政埋单。

同时,宋代的官员也特别热衷于慈善事业,譬如大文豪苏轼,任职于杭州的时候,就在城内设立养老院,并委任德高望重的僧人为院长,救济贫困老者。

宋代的福利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最为健全,甚至超越某些现代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体系,延伸为从“养胎到祭祀”:当一个人还是胎儿时,就可以得到政府资助(孕妇补助),而死后的祭祀,也可以依赖政府拨款。

明代:明代初期,朱元璋下令全国各地建立“养济院”和“惠民药局”。“养济院”是一个融收容和养老为一体的机构,与南北朝时期的“独孤院”类似。“惠民药局”则等同于南宋的“惠民和剂局”。养济院都设立在寺庙和道观里面或周边,因为在古代,寺庙和道观本身就收容弱者和老者,把政府公办的养老机构与这种带有宗教关怀的民办救济机构设置在一起,可以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具有较强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老者有所目标,主动寻求救助。

朱元璋出生于平民家庭,他问鼎皇位之后,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除其一个儿子的所有徭役。其实就是把这个几子指定为老人的专职供养者,让老人因此能够得到较为富庶的赡养。

明代中期,对老人的尊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百岁以上的老人,国家要给他定制高级、华美的正装,给予极大的国家奖励和荣誉。

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京城除了加大养济院的数量与规模,还定期轮派官员进行督查,看贫者和老者有无饭吃,有无制度上的弊端。嘉靖十一年,在北京地区,仅政府免费提供给老无所养等各类穷人的衣服,就花费2750两银子。国家花钱,直接给老人购买生活必需品,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极为良好的养老风气。

清代:清代延续明代制度,开办“养济院”和“施棺局”。清代家庭养老的法律规定相当严苛。其中,如果老人因为养老无着而自杀,那么儿子要以过失杀人罪论处。这一点,虽然在现代法治社会不可能实现,但某种道德上的约束却是必要的。

即便到了清末国家较为衰弱之际,对养老的支出也毫不吝啬。如光绪年间的某一年,仅广东一省的养济院,就花费白银近1.7万两。

百善孝为先,这是人间真情的永恒旋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关爱家人乃是为人之本,无论是曾经现在和将来,我们都应该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尊老、爱老、养老的风尚和氛围。

4. 陆游是好男人还是渣男?

法海本是得道僧,无辜被冤坏心肠;武大乃是谦君子,奈何被误三寸丁;金莲也是大家闺秀,淫娃荡妇不沾边。所以由此看来,历史上被冤枉的人不在少数啊!这陆游还真的无辜啊!

题主这个问题实在是让人不吐不快,陆游无论如何是不能和“渣男”沾边的。他不仅是一个好男人,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铮铮铁骨、铁血丹心、一生期望祖国统一、万里觅封侯、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大诗人、大英雄!

关于和唐婉的千古虐心之恋,陆游一生难以释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有些事情是陆游无法左右的。唐婉是他青梅竹马的妻子,但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他母亲的主导下,陆游不得不休了唐婉。人在有些时候是真的无法两全的,陆游含泪休妻,但是是因为孝,这不应该被妄自菲薄。虽然休掉了唐婉,但是陆游的一生都无法忘却她,始终心存愧疚,这也算是一种惩罚吧。

人的一生,情爱只是很小的一部分,陆游在心里给唐婉留了一个谁都无法取代的地位,他的一生,都献给了饱经苦难的国家和人民。

陆游生于1125年,在他两岁的时候,北宋遭遇灭顶之灾,也就是靖康之耻,北宋灭亡。他就跟随父亲一路南逃,来到了绍兴。1129年,金兵南渡,他们一家又逃到了东阳,这段颠沛流离的日子,一定给当时年仅四岁的陆游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陆游的一生这种浮浮沉沉颠沛流离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无论是婚姻还是仕途,都是如此的坎坷。1153年的南宋,奸臣秦桧当权,把持朝政。这一年,二十八岁的陆游心怀抱负,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才华横溢的陆游第一次科考就考了第一名,然而不幸的是,这一年,秦桧的孙子也参加考试,为了让自己的孙子高中,秦桧不仅直接把陆游除名,还深恨之。

第二年,陆游再一次参加礼部考试,然而在秦桧的授意下,他依然榜上无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十岁的陆游才有了出头之日,进入仕途,任福州宁德县的主簿。

宋孝宗继位后,陆游日子好过了一些,他不仅被赐进士出身,而且还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可是,好日子不久,因为陆游是主战派,所以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排挤。他在一封奏疏中,建议朝廷整饬吏治军纪、固守江淮、徐图中原,所以直接被宋孝宗贬为镇江府通判。

隆兴和议之后,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耿直的性格再一次遭到排挤,因为弹劾此二人贪赃枉法,被宋孝宗再次贬为建康府通判。

1165年,陆游再被调任隆兴府通判,最后干脆被直接罢官。

一个伟大的人,对自己认准的事情是不会轻易放弃的,陆游的骨子里有着收复失地,天下一统的宏图大愿,所以虽然屡遭贬黜,但是初心不改,依然积极的寻求报国之门。

乾道七年(1171年),陆游得到了一个机会,当时王炎任川陕宣抚使,所以给陆游去信,要他到南郑幕府任职,陆游接信后,欣然前往。

在这几个月的军旅生涯中,王炎委托他作《平戎策》,他提出了“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可是《平戎策》遭到了朝廷的否定,王炎被调回京师,幕府也解散了,陆游再一次失业了。然而,这短短的八个月,却是陆游离自己的梦想最近的时候,大散关的塞外风沙,点燃了他的报国之心。他不仅是一个文人,也是一个武将,这种饮酒赋诗,击杀胡人的军旅,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被任为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他骑驴入川。次年,改任蜀州通判,五月,又改调嘉州通判。

淳熙元年(1174年)二月,陆游再被任命为蜀州通判,十月,陆游又被派到荣州代理州事。可以看得出来,在蜀中的几年里,陆游兜兜转转,颇不得志。

此时,南宋主和势力再度抬头,他们抨击陆游“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这次就干脆了,陆游被就地免职。看到这里,其实我很想替陆游说一句,“这操蛋的人生”,所以他内心的苦闷抑郁就可想而知了。

面对主和派的排挤和诬陷,陆游深有“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的感觉,对于小人,他不想过多地解释,可是也不会屈服,你们不是说我“狂放、癫狂”吗?那我就叫“放翁”,以此表示反抗。

此时的陆游就居住在杜甫草堂附近,他开荒种菜,躬耕蜀州。一次病后,陆游看了诸葛亮的《出师表》,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千古名篇《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虽然一生遭受这么多的不公和打击,可是报国之心永不退色,即使沦落如此,依然“位卑未敢忘忧国”,这豁达的胸怀,真令人汗颜啊!

淳熙五年(1178年),五十三岁的陆游又被宋孝宗想起来了,于是任命陆游为福州、江西提举常平茶盐公事。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陆游注定是无法和那个时代相容的,那些蝇营狗苟之辈怎么可能会是他的同道中人呢?很快,陆游就被弹劾,“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于是他再一次失业了。

淳熙十三年(1186年),朝廷又任命他为严州知州,升为军器少监。光宗即位后,陆游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他再次进言光宗广开言路、慎独多思,并劝告光宗带头节俭,以尚风化。这又是一条罪状,于是,三年后,他又被罢官了。

这次罢官之后,他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之久,在此期间,他想起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北伐,可是过了几十年,依然朝廷颓废,收复无望,他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写了一首七律,叫做《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他是如此的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可是壮志未酬、而年纪已老,然而这一腔热血啊,这满腹的爱国情怀依然熊熊燃烧。

他也经常想起了自己那八个月的军旅生涯,在每个风雨之夜,面对如豆残灯,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可现实却是报国无门,不胜感慨,写下了许多爱国诗篇,《诉衷情》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在他六十八岁那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秋风秋雨愁煞人,诗人无法安睡,想起国破家灭,心如绕指柔,他披衣起身出门,遥望北方,寂寞寥落心难安,写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北方的黄河山川啊,如此的瑰丽壮美,可是早已被金兵占领,我此生怕是无法得见了,想到这些就会悲愤,痛心。可是六十多年过去了,离着收复旧山河的日子依然遥遥无期,人们盼望了一年又一年,我也是一样啊!梁启超读过此诗后,感慨地写道:“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一个风雨大作的日子,诗人有感而发,写了一首铿锵有力的诗,然而我们今天读起来,却是那么的凄凉无助,这就是著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是理想,是情怀,是宣言,是不屈服的意志。可是能做什么呢?诗人什么都做不了,只有徒劳的哀伤和幻想。

此后,他曾短暂地被诏入京师,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一职,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1203年,编纂完成后,宁宗升陆游为宝章阁待制,陆游遂以此致仕,时年七十九岁。

嘉泰四年(1204年),辛弃疾奉召入朝,陆游作诗送别,他这时候好像看到了北伐的希望,所以满怀期望地写了一首长诗,这就是《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勉励他为国效命,协助韩侂胄谨慎用兵,早日实现复国大计。其中的“深仇积愤在逆胡,不用追思灞亭夜。”表达了对金人的刻骨仇恨。

开禧三年(1207年)十一月,史弥远发动政变,诛杀韩侂胄,遣使携其头往金国,订下“嘉定和议”,北伐宣告彻底失败。陆游听到这些不幸的消息,悲痛万分,写下了《春晚即事》:

渔村樵市过残春,八十三年老病身。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复忧民。

1210年1月26日,长期忧愤成疾的陆游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是在临终的时候,依然不忘收复故土,留下绝笔《示儿》作为遗嘱: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的一生是不幸的,早年失去爱侣,是他一生中永远的痛,可他没有沉沦,他把满腹愁怨,化作报国之心,可惜报国无门,郁郁而终;陆游也是幸运的,他没有亲眼目睹南宋的灭亡,这给他的生命力留下了最后一丝的期待。

看到这里,面对一生起起落落,忧国忧民的陆游,你还认为他是一个渣男吗?

5. 你认为红楼梦里谁的结局最凄凉?

《红楼梦》本身就是以悲剧为体材的小说,所以剧中人物大都以悲剧收场,这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剧情发展的必然结果。

要说谁最可怜,金陵十二钗,副册十二钗,二十四位美女都很悲哀,要说给她们排个名次的话,我认为第一名应该是香菱,她的判词是:“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说起香菱她是《红楼梦》中最凄惨的一个,原本出生豪门,应该成为大家闺秀,可是她偏偏小的时候丢了,从此改写了她的命运,被人任意买卖,如果说她有一次翻身的机会,哪就是遇到冯渊,如果她被冯渊买去,也许她就不会那么凄惨,会平安度过一生,然而一切早就命中注定,落到了一个平庸之辈薜蟠的手中,此人流氓习气,拈花惹草,喜新厌旧,好事没大有缺点一大堆,香菱跟了他能有好么,更何况薜蟠又娶了个泼妇做正妻,夏金桂对香菱进行了从肉身到心灵的双层打压,香菱身心疲惫,最终香消玉殒。

第二位就是晴雯了,是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儿,在贾府老太太屋里侍候,因聪明伶俐被派到贾宝玉身边,成为宝玉四大丫头之一,她的判词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天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从判词上看巳经透露出她多舛的命运。可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只因长的标致,性格又直爽难免引起别人的忌妒、恨因此生出诸多枝节,由权力核心人物王夫人出面被撵出了大观园。

病中的晴雯无家可归,被送到表哥家里,连口水喝不上,红颜薄命,就这样撒手人寰。

3、林黛玉的可怜,是指精神层面上的。她多愁善感,总觉得寄人篱下,有许多的话想讲又不敢讲,忧郁成疾,她对宝玉的爱,是她不能言说的痛,这种痛如同万箭穿心,痛不欲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不如愿毋宁死。

贾家四姐妹、王熙凤、秦可卿、香云、妙玉以及贾府的丫鬟们,他们的命运无不令人叹息。《红楼梦》梦幻一场,荣华富贵如同过眼烟云,一切皆是虚无缥缈的幻境。

6. 明代胡善祥皇后被废除后?

胡善祥被废之后,她的婆婆诚孝昭皇后张氏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变是事实。但是,明宣宗朱瞻基似乎并没有“后悔”,因为废后之事本来就是明宣宗与孝恭章皇后孙氏合谋的!明宣宗主导了废后事件,废后之后又“后悔”,这从何说起?

随着最近电视剧《大明风华》的热播,明宣宗、胡善祥与孝恭章皇后孙氏的“三角恋”又被众人给扒了出来!剧中严重洗白了孙氏、黑化了胡善祥,似乎“孙若微”才是受害者……可事实上,胡善祥才是最大的受害者!从头至尾,无论被迎娶为“太孙妃”还是立后、废后,胡善祥都是被动接受,毫无一点主动权可言。

孝恭章皇后的前世今生

电视剧《大明风华》中说“孙若微”是什么“靖难遗孤”,而且还是杀手出身。实际上,孝恭章皇后到底叫不叫“孙若微”都是有待商榷的!无论《明宣宗实录》《明英宗实录》还是清朝编纂的《钦定明史》中都没有提及孝恭章皇后的名字,我们只知道她姓孙,至于是不是名“若微”,无考!

真实历史上的孝恭章皇后孙氏也不是“靖难遗孤”,更不是什么杀手!史籍对孙氏出身的记载是相当明确的,她是如假包换的“官二代”,只不过她父亲的官职不太大,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副县处级”——孙氏的父亲孙忠是明朝的永城县主簿。明清时期,主簿与县丞、典史同为县令佐贰官(副职),县丞为正八品、主簿为正九品、典史不入流,但都有“正式编制”,是在吏部备案的正式官员、不属于吏。

诚孝昭皇后张氏的生母彭城伯夫人是永城人,因此与身为当地官员的孙氏的父亲孙忠有所接触。恰巧明宣宗这位姥姥看上了自幼聪明伶俐的孙氏、想把她收作外孙媳妇,于是便将孙氏介绍给了自己的女儿诚孝昭皇后张氏。张氏见年幼的孙氏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也颇为喜欢,于是便将年仅十几岁的孙氏带回了太子宫中教习礼仪,准备将来嫁给自己的儿子朱瞻基(明宣宗)为妻,这里面颇有些“童养媳”的味道。明宣宗对此也心知肚明,加之孙氏也颇对明宣宗的脾气。一来二去,二人“青梅竹马”、感情迅速升温,明宣宗也将孙氏视为了自己未来的“太孙妃”。

废后胡善祥的前世今生

既然孙氏是诚孝昭皇后张氏选中的儿媳,那么胡善祥又是怎么“第三者插足”的呢?这还要从明成祖朱棣说起。彼时的明仁宗还没有即位、只是皇太子而已,因此明宣宗的婚事他这位亲爹根本做不了主,做主的是明宣宗的祖父明成祖!因为司天监奏请之故,明成祖来了个“乱点鸳鸯谱”,将锦衣卫百户胡荣的女儿胡善祥指定为了明宣宗的正室。所谓司天监奏故,大概其是出于“八字”之类的理由吧,又或许是明成祖为了防止张氏外戚做大而刻意为之。总之,孙氏落选了。时为皇太子的明仁宗周围本就有汉、赵二藩虎视眈眈,明仁宗和明宣宗是不可能公开违逆明成祖的!就这样,胡善祥成为了“太孙妃”,诚孝昭皇后张氏内定的“太孙妃”孙氏只能屈居侧室,这也为后来明宣宗废后埋下了伏笔。

洪熙元年,明仁宗即位,胡善祥名分早定,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十个月之后,明仁宗驾崩、明宣宗即位,同样因为名分早定,明宣宗也不得不册立胡善祥为皇后,孙氏只能屈居贵妃之位。为了释放政治信号、也为了宽慰孙氏,明宣宗居然违反明朝“帝王侧室有册无宝”的祖制,给身为贵妃的孙氏也颁发了金宝!实际上,到这个时候,明宣宗废后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废后仅仅是时间问题,明宣宗缺少的也只是一个理由!

可胡善祥的大度、谨慎却让明宣宗无从下手,史载胡善祥“忠厚善良、天性贞一、举止庄重、无媚顺态”。换言之,胡善祥为人敦厚、不争不抢,以至于明宣宗根本找不出废后的理由。直到宣德二年,这一切才发生了逆转,这一逆转的节点就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出生。

明宣宗废后的理由

明宣宗虽然不喜欢胡善祥,但有祖父和父亲在、有祖制在,明宣宗也不能过度冷落胡善祥,所以胡善祥和孙氏不相伯仲,都有孩子出生。但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女孩,直到宣德二年明英宗出生,明宣宗才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儿子!而这,正好给了明宣宗废后的绝佳理由。

在明英宗出生之后,明宣宗随即以“无子”为由、逼胡善祥逊位!这真的是欲加之罪了,胡善祥并不是不能生育,她已经生了两个女儿了,假以时日,谁敢说她就一定生不出儿子来?但明宣宗不管,认定了胡善祥“无子”。在明宣宗的步步紧逼之下,胡善祥不得不“主动”退位让贤……宣德三年,明宣宗正式废后,胡善祥退吕长安宫,而且被“出家”、成了道姑。同年,孙氏如愿以偿、“母凭子贵”成为了皇后。

诚孝昭皇后态度的前后反差

经历了废后事件之后,原本非常喜爱孙氏的诚孝昭皇后张氏都觉得儿子明宣宗和孙氏这事儿做得太过分了!她的态度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事后,张氏经常召胡善祥到清宁宫陪伴自己、一住就是很长时间。为了表达自己对儿子明宣宗废后的不满,在清宁宫举办“家宴”时,张氏仍然按照以前的规矩,让胡善祥坐在孙氏的上首!搞得孙氏非常不悦。但张氏毕竟是自己的婆婆、而且好歹也是自己曾经的“伯乐”,孙氏有一万个不痛快,也只能咽下这口恶气。明宣宗自知废后理亏,自己的老娘这样做,他也不便多说什么……

在婆婆张太后的庇护之下,胡善祥虽然被废,结局却是历朝历代废后中“最好”的。即便在孙氏成为皇太后之后,因为有太皇太后张氏庇护,胡善祥依然安安稳稳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正统七年,张太后驾崩。胡善祥失去了最后的依靠,终日以泪洗面,一年之后便郁郁而终了。因为彼时孙氏已经成了皇太后,在她的干预下,辞世的胡善祥并没能获得应有的待遇,曾经的堂堂大明皇后仅仅被以嫔御之礼下葬,而且未能葬入明宣宗的景陵!

直到天顺六年孙氏去世之后,明英宗才于次年恢复了自己这位嫡母的皇后身份并予以追谥。因为生母孙氏已经升祔太庙,胡善祥虽然复位,却未能再升祔太庙。平心而论,明英宗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如果将胡善祥升祔太庙,自己的生母孙氏将如何安置?这是明英宗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了自己皇位的正统性,明英宗也只能委屈自己这位嫡母了。

明英宗身世之谜

官方史籍对于明英宗身世的记载是相当明确的,他就是孝恭章皇后孙氏所生。但野史杂说中却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说明英宗是明宣宗与宫人所生,是明宣宗与孙氏合谋、由孙氏抱养了宫人之子冒充亲子,简直与宋仁宗赵祯的身世“如出一辙”!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有待商榷。

且不说孙氏是可以生育的,她完全没有必要抱养别人所生的儿子,大不了再晚几年,只要明宣宗“努力”,孙氏完全有可能生出自己的亲生儿子,不是吗?真的多年都等下来了,为何急于一时、非要抱养一个?再者说,彼时即便明宣宗与宫人生下了庶长子,在“嫡长子继承制”的框架下,庶长子是威胁不到嫡子的,只要胡善祥没有再度怀孕,这根本不是问题。明宣宗又为何要与孙氏合谋演这么一出大戏?更何况,如果孙氏再生出一个儿子,这个抱来的儿子将如何安置?

再就是“夺门之变”后明英宗的反应了,“土木堡之变”后,于谦等人在孙氏的默许下拥立了时为郕王的景泰帝为君。“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将景泰帝定性为了“乱臣贼子”并杀掉了于谦等人,但与此事密切相关的孙氏却没有受到任何牵连。或许有人要说了,孙氏是明英宗名义上的生母、皇太后,明英宗不得不顾及“以孝治天下”。诚然,明英宗无法废黜孙氏,但用明宣宗的原配胡善祥压制孙氏还是可以的吧。可明英宗直到孙氏去世之后才恢复了胡善祥的皇后身份!再退一步,明英宗保留孙氏的皇太后之尊,将其变相软禁还是可以做到的吧。可明英宗同样没有!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孙氏就是明英宗的亲妈,所以明英宗才氏选择了“宽恕”,不是吗?否则这一切都很难说通。

综上所述,胡善祥从头至尾都是一个被命运裹挟的可怜之人,电视剧《大明风华》严重黑化了这位可怜的女人!相反,孝恭章皇后孙氏咄咄逼人,到头来却被电视剧给洗白得干干净净,似乎她才是“受害者”。现在的电视剧颠倒黑白的能力绝对不是一般二般的!

7. 有哪些历史知识说出来你自己都不相信?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汉字”传承了上千年,在近现代遭遇了两次大的变革。

保留还是丢弃?这是个问题!

近代以来,傲视千年的泱泱中华沉沦了百年,成为别人菜板上的肥肉,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救国,在现今看来,有很多方向是极其错误的,属于好心办坏事。

中国为什么会落后,很多人都在寻找原因,最后他们将目光锁定在“汉字”。认为汉字是中国落后的重要根源,应该实行“汉字拉丁化”,也就是将汉字改造成字母文字。

当时的支持者还挺多,其中不乏很多大家学者:鲁迅、胡适、刘半农、陈独秀…………

幸而这一倡议最终没有实现,不然我无法想象那会是怎样的一种光景。

二简字

1977年的时候,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由于是选取已经简化过的常用汉字,进行第二次简化,所以称之为“二简字”。这次方案的实施由于不切合实际,给生活带来许多的不方便,于1986年的时候,就被废止了。但是呢,它所带来的影响,现在都还残留着影子。

70后的老一辈人都接触过,87后的人小时候估计见到过,不过都被咱们当作是错别字了,其实,那是“二简字”。

“二简字”当时被运用到了教材,在报告媒体也被广泛运用,咱们看看下面几张图,你认识几个字?

咱们再来看看“二简字”、“简体字”和“传统汉字”的对比。

最后,在看看一部分“二简字”和“简化字”的对照表。

汉字有着它本身独特的魅力,传承了几千年,早就融入了咱们的血液。

世界上所有的语言,我就固执的认为:汉字是最有魅力、最吸引力的神奇符号。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6)
重生嫡女不好惹(重生将门嫡女不好惹大结局
上一篇 2023年12月03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3年12月03日

相关推荐

  • 湿毒清胶囊能去湿气吗(香砂养胃丸能去湿气吗)

    可以。该药物属于温中除湿剂。组方里边的白术、陈皮、茯苓、生姜、等均有除湿作用。用于胃阳不足、湿阴气滞所致的胃痛、痞满、症见胃痛隐隐、脘闷不舒、呕吐酸水、嘈杂不适、不思饮食、四肢倦怠。...

    2023年11月29日
  • 夫人(发现了妻子的私房钱)

    我小姨夫曾经偷藏私房钱被我小姨抓到了,那时候支付宝和微信还没今天这么火,大家出门都是揣着现金才有安全感。...

    2023年11月29日
  • 你好甜(别人说你笑的好甜呀怎么回复)

    回答说,感谢你的夸奖,自己的微笑能使人感到甜蜜,这是人生的一种幸福,只有时刻的展现出自己的微笑,才能在为人处事方面表现出足够的真诚,这是做人的原则,也是我每天努力的一种方向,礼貌的去回答对方,平时多多的交流感情才能变得更加深厚。...

    2023年11月30日
  • 九幽仙域(除了石昊谁的战力最强)

    《完美世界》的前十是很明确的,荒天帝石昊第一,其后就是尸骸仙帝,接着是灭世老人、无名准仙帝、羽帝、苍帝、柳神、葬主、屠夫。...

    2023年12月02日
  • 边荒崛起(满庭芳康平颂原文)

    在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后,蜀汉遭受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刘备因此忧愤交加,病死在白帝城。在刘备病逝前,将刘禅托孤给了诸葛亮。并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成材,你可以取代他当皇帝。诸葛亮因此对刘备感激涕零,一辈子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李严被贬...

    2023年12月02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