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荣华录(皇宫真有宫斗吗)

1. 贵妃荣华录,皇宫真有宫斗吗?

历史上热衷贡献宫斗戏码的妖妃总共就那么几位,想在压抑又礼法森严的清朝后宫找出这样一位就更难。至于清宫剧里很多让观众恨得牙痒痒的“后宫毒瘤”真实历史中其实都是温婉贤淑的皇家贤内助。 比如清朝有这么一位妃子,皇帝是这样评价的:

“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儴内政。”

猜出她是谁了吗?这位就是《甄嬛传》里飞扬跋扈、赏人“一丈红”的年妃。一生恭谨谦和的皇妃没想到最后坑她的竟然是编剧。

再延伸下背景,数字之道编辑查阅了历史论文、文物专家著作、故宫博物院出版物、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清代宫廷会典等,还原真实的紫禁城升(si)职(bi)之路。PS以下内容为清王朝后宫。

第一幕 进宫选拔记

开启紫禁城升职记首先得进宫。除了穿越以外,正经古代少女想进紫禁城只能通过选秀。清代有两种选秀女的方式,少女们究竟会拿到哪种剧本要看出身。

八旗秀女—选妃

按照清朝规定,八旗女子凡到了13、14岁必须要参加秀女选看,只有落选后才可自由婚嫁。

如此精挑细选出的想必一定都是高贵优雅的美人。不过很多人欣赏过清代后妃们的画像都觉得一言难尽,说好的后宫美女如云呢?皇帝太惨了!

清代选妃并非选美女,而是挑选门第和德行都适宜的女子,比起颜值,端庄、贤淑等特质更易博得青睐。贪恋美色有违满清祖训,对不起列祖列宗是严重过失,高高在上的皇帝也可能受到训诫。

在伦理观念、维系贵族血统的影响下,清代八旗秀女的选择范围不断缩小。到清朝晚期,官员敷衍了事,旗人也不重视,光绪年间甚至出现“无人可选”的状况,这一制度最终走向消亡。

出身高贵能参与选妃,内务府出身的秀女就只能去选宫女了。

内务府秀女——选宫女

清代不存在麻雀变凤凰。除妃嫔外,挑选宫女对出身血统也有要求,因为宫女们一旦得到皇上宠幸,也是可能一跃成为后宫宠妃的。内务府包衣相对王公贵族虽然等级较低,但是作为上位者的世袭仆从,他们的身份地位相比平民百姓还是要高出一等。平民家的女儿注定无缘皇城。

第二幕 后妃升职记 排位决定“伙食”

排位决定“伙食”

后宫中,嫔以上为“主位”,有朝服、朝冠,贵人往下则属于低等品级,皇后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且有协理后宫之权,为了后宫和谐,有皇后在位时一般不会册立皇贵妃。

皇后与嫔妃的关系既是妻妾也是君臣,妃嫔见皇后和见皇上一样须行臣妾之礼,适逢节日、庆典、皇后生日还要行礼祝贺。宫中等级不仅决定关乎权力还决定了生活质量,除礼数外,从衣着到每日膳食都严格按照身份地位区别。

升级路漫漫

深宫岁月不甘心数地砖,想升职加薪走上人生巅峰?清代册封妃嫔一般为逐级加封,由答应常在等低位逐级晋升为贵人、嫔、妃等高位。除非是赫舍里皇后这样小小年纪就成人生赢家,一般妃嫔在宫中的晋升之路可是一段由青春书写的漫漫长路。

逐级晋升到高位最快也要12年之久。觉得太慢?这已经是著名宠妃的开挂模式了,独得皇宠的尚且如此,更多的嫔妃可能过了几年就被皇帝遗忘在深宫中。后妃最多的乾隆到了暮年时自称“只有二妃二嫔”。然而据《请皇室四谱》统计,乾隆84岁时健在的妃嫔仍至少有9人。这就尴尬了,不知老皇帝是真记性不好还是故意的。

不过有时皇帝对妃子爱得深沉也可能不按常理出牌。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董鄂妃,在被立为贤妃后仅过了4个月就被越级晋封为皇贵妃,她去世后顺治帝还将她追封为皇后。这样跳级是极少数,大多数情况还得按规矩来。

上位避坑指南

宫女为起点的晋升路是艰难模式,除了要忍受繁重的工作、打人不选日子的主子,还有可能在泡到皇帝之前就因为笨、病被赶出宫。对,你没有看错,太笨也是会被赶出去的。

没有被赶出宫,顺利得到恩宠也请注意谨言慎行,不要企图迷惑皇上。清朝祖训“不得沉迷后妃”,后宫中还有针对皇上的“防沉迷系统”,皇上和后妃的“夜生活”清廷有严格规定,一旦发现不合格的地方比如超时,后妃们就要受仗刑,另外内监会在皇帝寝宫门外诵读祖训,皇帝需披好衣物跪着听完。慈禧太后还是懿妃时就因此吃过苦头,咸丰帝和爱妃厮混不理朝政,结果懿妃被带到皇后处,先被数落了一遍过错,接着就挨了板子。

不得宠没出路,得宠还要受皮肉之苦,如果还仗着皇帝的喜爱为所欲为更是大忌,一旦触犯了宫规就只能等着降级。乾隆的小女儿十公主生母汪氏就曾体验过人生的大起大落。得到皇帝宠爱后,汪氏内心膨胀了,一次竟失手将宫女打死。主子虽是主子,但也不可滥杀无辜为所欲为。汪氏从妃贬为嫔。要不是后来有备受宠爱的十公主,以后的命运就不得而知了。

第三幕 本宫不死 尔等终究是妃

熬过了漫长的后妃升级之路,躲过一路各种坑,皇后宝座就在眼前。当宠妃难,当皇后更难,这最后一步可能是最远的一步。不信我们就来看看清朝28位皇后(多尔衮生母情况特殊,未算在列)都是怎样站上后宫食物链顶端的。

清朝大多数皇后,都是端庄有教养的名门闺秀,一早被皇室选中成了皇帝未登基前的嫡福晋或者小皇帝的大婚对象。如果没有一步登天的命,就要盼望养出好儿子,如果儿子继位,生母也会被尊为先帝的皇后。否则只能在宫中熬到高位,还要等皇后崩逝才有机会。鉴于清朝200多年历史中活着被废的皇后只有1位,真的想像电视剧、宫斗文里靠后宫争宠上位,期待皇帝有朝一日废了皇后,建议少说话、多做梦。

真实的紫禁城后宫可能还不如吃鸡刺激。少些宫斗套路,多些运气和耐心,荣华富贵说不定就在前方。

PS.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不满足?西太后抢班夺权了解一下。

贵妃荣华录(皇宫真有宫斗吗)

2. 唐玄宗得知后为何不阻止?

《资治通鉴》记载杨贵妃和安禄山互相“对食”,安禄山出入后宫如进自家后院,洗个澡还算个事么?何况,母亲给儿子洗澡,唐玄宗为何要阻拦?虽然这位母亲年轻了点,不过32岁,尽管这个儿子略显老成点,差2年满50岁,但也是皇帝认下的干儿子,是让皇帝每每见到就心花怒放的宠臣,一切都符合规矩和习俗,没有阻拦的理由嘛!

何况杨贵妃和安禄山的花边故事,可不止于此!

要说唐玄宗,那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主,他的前半生堪称明君,搞事业常常废寝忘食,一手将大唐推向了盛世辉煌。这一点,光是陈凯歌的电影《妖猫传》就可窥见一二。盛世繁华的大唐,引得四方纳谏,这样的成就足以让这位皇帝名垂千古了。

可是,唐玄宗偏偏又是个好大喜功的主儿,因此创建了藩镇制度,开启四方征战,企图以扩大领土彰显国朝的天威。但他晚年又极其怠政,贪图享乐,沉迷女色,也亲手将他缔造的太平盛世推向了深渊。

从天堂到地狱,唐玄宗要感谢自己那个大胖儿子——安禄山,而非那被泼了一身脏水的红颜祸水——杨贵妃。

一、春色无边的绯闻起源

提起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绯闻,那真是历朝历代都最爱拿来开涮的桃色事件。

《红楼梦》在描写秦可卿的房间时,写到了几样物品都充满了春色无边的诱惑,其中一样就是“安禄山掷过伤了太真乳的木瓜”。在各种野史中,类似的“木瓜”见证了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的暧昧。

在《唐史演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话说,杨贵妃和安禄山之间有私情,一次两人在打闹之间,安禄山的小胖手不小心在杨贵妃的胸前挠出个红印。杨贵妃怕唐玄宗发现这个猫腻,便发明了一种胸衣,名为“诃子”,专门挡在胸前。

后来,在宋人高承所著的《事物纪源》中,也记载了“禄山之爪”的故事。渐渐地,关于安禄山和杨贵妃的这段故事被演绎出了多种版本,这种“诃子”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早期的女士内衣。

不过,不管类似的故事流传地有多广,都不曾见于正史,却唯独“贵妃洗儿”这件事记载进了《资治通鉴》。

“禄山之爪”也好,还是“贵妃洗儿”也罢,这一切都要从安禄山认杨贵妃为母开始说起。

二、胖子都是一支潜力股

安禄山是粟特族人,自小父亲就病故了,他跟随母亲生活。后来母亲改嫁,这个熊孩子不喜欢和继父在一个屋檐下,便开始独闯江湖,练就了一身本事,甚至通晓6国语言。

29岁那年,马上三十而立的安禄山竟然因为偷了一只羊被抓住了。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要拷打他,谁知安禄山竟然大声嚷嚷道:“大丈夫来世上一回,难道还不能灭了两个藩族?你要是杀了我一定会后悔的!”

张守珪倒是没被安禄山震慑到,只是觉得这个大白胖子倒有几分气魄,便留下他一条命。后来,更因为安禄山骁勇善战,将他收为了义子。

史书中对安禄山的容貌描写是“其肥白”“伟而皙”,料想他多半不会太丑,不然大家怎么都爱认他当义子。很多时候,眼缘这东西是存在的。

公元740年,这一年,安禄山已经37岁了,他的事业终于开始走向了巅峰。

开篇讲到了,好大喜功的唐玄宗开始四处设置节度使,致使藩镇势力逐渐扩大,最终有了和朝廷抗衡的资本。要知道,就因为唐玄宗的这个举动,使得唐朝开始由盛转衰,藩镇势力最终到了无法约束的地步。而各个藩镇此后经历了五代十国,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才得以通过“杯酒释兵权”而消除,足见它的影响力之大。

安禄山之所以进入到了唐玄宗的视野,也是因为唐玄宗设置节度使的关系。当时,安禄山出任平卢兵马使,每当有来往官员路过,安禄山都会大肆贿赂对方,让他们回到朝廷后,跟唐玄宗说自己的好话。

安禄山这个人有个公认的优点,那就是“机敏”,他的脑子极其灵活。因为肯散财,脑瓜又好使,很快,他的名字便频频出现在唐玄宗耳边。都说好奇害死猫,唐玄对禄的趣与日俱增,很快便召见了他。这一见不要紧,巧舌如簧的安禄山把唐玄宗哄的是晕头转向。

当时,唐玄宗在朝中最宠信的两个人就是李林甫和杨国忠,偏偏这两个人又不对付,而安禄山又与李林甫搭上关系,使得李林甫也经常在唐玄宗面前对安禄山交口称赞,反而让唐玄宗更加喜爱安禄山。

敲黑板,重点来了。安禄山每次进宫总是先拜望杨贵妃,而后再恭恭敬敬地给唐玄宗请安。唐玄宗这人一定是好奇心非常强的,久而久之,他终于忍不住问安禄山此举何故。

安禄山一本正经地说:“回禀陛下,微臣乃是胡人,对我们胡人来说,母亲就是应该在父亲前面的。”

这番话说得多讨巧,果然听得唐玄宗是十分受用,他竟然下令让杨家姐妹兄弟都与安禄山结为异姓兄妹。就这样,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也亲近了,但还没有达到最亲近的时候。

三、贵妃洗儿,玄宗乐在其中

话说,有一次安禄山在御花园里闲逛,正好就碰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安禄山三言两语就哄得杨贵妃认下了自己这个干儿子。当然了,世人只听闻杨贵妃有惊世容颜,安禄山这个凡夫俗子见到这位天仙,自然也会垂涎她的美貌。所以,安禄山认干娘的心思肯定是不够纯正的。

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都有关于杨贵妃认安禄山为干儿子的描述,公元751年,安禄山在过完48岁生日后,正式认下了杨贵妃做干娘。此时,这位年轻的母亲才32岁,一个是真敢认,一个也是担得起。

那么,为何会有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的事发生呢?

其实,这可不是简单地“洗澡”,而是古代民间的一个习俗,叫作“洗三礼”。指的是孩子出生三天后,母亲要给孩子洗澡。于是,玩心大起的杨贵妃就要给自己这个将近300斤的大胖儿子行“洗三礼”。

杨贵妃让宫女们拿出锦绣绸缎,生生地做了一个大襁褓。然后呢,再将安禄山像婴儿一样包裹进去,命令宫女们再用彩车将安禄山送进后宫,大家便这样打闹起来。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载这段“洗儿”闹剧的:“后三日,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使宫人以彩舆舁之。上闻后宫喧笑,问其故,左右以贵妃三日洗禄儿对。”

事情闹出这么大阵仗,唐玄宗会不知情吗?他当然知情,而且乐在其中。眼看着爱妃一口一个“禄儿”“禄儿”地叫着,追着一个大白胖子四处跑,唐玄宗就跟看戏一样开怀,爱妃香汗淋漓,宠臣配合默契,这出戏多难得呀!

事实上,这也不是安禄山第一次为唐玄宗“献艺”了。

别看安禄山身形壮硕,但是跳起舞来可是身

轻如燕。汉代有“掌上飞燕”,唐朝就有安禄山这个大肥燕,每当看到安禄山献舞,唐玄宗都乐不可支。

所以,唐玄宗不会为“洗儿”这事生气,毕竟所谓“洗儿”其实是一种形式,可不是让杨贵妃和安禄山泡在华清池里一起洗,那样性质就不同了。最重要的是,“洗儿”讲求的是热闹,所以围观参与的人不少,主要是取个热闹劲。

不管是宠妃也好,还是宠臣也好,总之,是唐玄宗对这两个人的放纵,才助长了他们后来的气焰。

四、杨家女子那点花边事

很多人认为安禄山样貌丑陋,前文已经对他的容貌进行过描述了,他不过就是胖了点,但是容貌不会太差。所以,安禄山有情,杨贵妃是否有意呢?

忆柔先卖个小关子,聊一聊杨贵妃的姐姐——虢国夫人的风流韵事。

杨贵妃得宠后,她极其远房的哥哥杨德忠也得到了唐玄宗的宠信,而她的姐姐虢国夫人竟然也把唐玄宗迷得晕头转向。

话说,有一次杨贵妃夜半醒来,发现她的“三郎”不在身边,于是循声找到了华清池,却看见虢国夫人和唐玄宗正在水中嬉戏。为此,杨贵妃大为吃醋。可是,皇帝本就三宫六院,料她再是得宠,却很难真的做到专宠,这点觉悟她必须有。

毕竟,这世上有几个如明孝宗那样的皇帝呢,一生只有一个张皇后,后宫再无其她妃嫔。而且大多数皇帝都是汉成帝,拥有绝美的赵飞燕,还要将她的妹妹赵合德也拥入怀中。

但是呢,虢国夫人可不想做唐玄宗的宠妃,她与杨国忠的关系也是暧昧不清,而且她专爱少年,可以说是天生放荡,也不会囚禁在一个鸟笼里。

当时,长安城曾有一个年轻男子失踪了,唐玄宗听闻此事后,竟然脱口而出:“怕是三姨藏起来了吧!”

唐玄宗口中的“三姨”就是虢国夫人,后来唐玄宗果然当面询问虢国夫人,虢国夫人只是莞尔一笑。其实,这事与虢国夫人无关,但只因她平日里惯爱与少年交往,弄得她自己都不知道唐玄宗提的是什么事,干脆一口应承下来,可见虢国夫人的风流韵远近闻名。

之所以提到虢国夫人和唐玄宗的故事,就是为杨贵妃与安禄山的绯闻找个依据支撑,姐姐尚且如此风流,妹妹或许也有类似的基因。况且,唐玄宗并不是一心一意爱着杨贵妃,也难免杨贵妃这条“美人鱼”会劈腿。当然,这不是笔者的猜测,而是正史有记载。

《资治通鉴》有这样一段记录:“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上亦不疑也。”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安禄山出入后宫禁院,就跟走自己家后门一样无所顾忌。而且,安禄山与杨贵妃经常“对食”,举止行为也是相当亲昵,以至于安禄山会整夜在杨贵妃的寝宫不出,这得是多么亲密的关系才会如此啊!

世人常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也难怪杨贵妃和安禄山的绯闻传了几千年,就连《资治通鉴》如此正统的史书都这样记载,还能怪得了谁呢?

当然了,《资治通鉴》毕竟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等人编撰的,或许也有对前朝的贬损因素,这就要看各位读者怎样理解啦!或许,这点事在包容开放的唐朝压根就不算什么事呢?

五、篡权夺位是为了独占美人?

周幽王国灭,怪褒姒非要烽火戏诸侯才能一展笑颜。夫差国灭,怪美女间谍西施的手段低劣。因此常说“自古红颜多祸水”,女人要是当真如此厉害,恐怕历史上就不会只有一个武则天了。

野史中常会提到,安禄山之所以发起“安史之乱”,是打着“抢杨贵妃”的旗号,事实上则不然。安禄山有野心可不是为了占有杨贵妃,他的野心滋生于他和权力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安禄山亲眼见证了晚年的唐玄宗的昏庸,而自己大权在握,掌控着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但凡是他呈送的奏折,就没有唐玄宗不答应的,一时风头甚至强过杨国忠。可以说,唐玄宗的纵容和信任,等同于亲自将玉玺递到了安禄山面前,面对着这块“肥肉”,安禄山能不心动吗?

前文忆柔提到过,杨国忠和李林甫不和,而李林甫又频频接受安禄山贿赂,而后替安禄山说好话,所以,杨国忠对安禄山也是恨之入骨。不管杨国忠出于什么心里,是构陷还是确有判定,总之,唯有他不停地提醒唐玄宗,安禄山要反了,可是唐玄宗还不信。

公元753年,杨国忠警醒唐玄宗:“陛下不如召安禄山进京,倘若他不敢来,定是有了反心。”唐玄宗却将信将疑:“安禄山向来忠心耿耿,岂会造反?”

结果,唐玄宗一纸诏令下去,安禄山竟然真的进京了,这下唐玄宗不免有些得意。

这之后,杨国忠不停地谏言,称安禄山有反心,安禄山便经常向唐玄宗哭诉。两个宠臣闹得不可开交,唐玄宗就像哄两个妃子一样左右安抚。

2年后,唐玄宗再召安禄山进京,他却推脱生病不来了。也就是这一年的11月,安禄山真的反了,而他打出的旗号可不是“抢杨贵妃”,而是“讨伐逆臣杨国忠”,这也是为何在马嵬驿,士兵们一定要杨国忠和杨贵妃项上人头的原由。

安禄山或许贪恋过杨贵妃的美色,可是,容颜再美哪有江山有吸引力呢?

《旧唐书》记载:“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从300斤到330斤,横肥的安禄山恐怕也力不从心了,而且起兵造反后,他身上长了疮疥,最后更是变成了毒疮,以至于常常被病痛折磨,视力渐渐模糊,接近变成瞎子,脾气变得非常躁狂。

这样的他,除了唾手可得的江山能让他心情愉悦,哪还有心情享用美人呢?

六、最后的结局

杨贵妃的结局不消说,除了《妖猫传》进行了一种理想设定外,其余影视剧算是尊重原著,就是被唐玄宗赐死在马嵬驿,最终以一条白绫缢死在佛堂的梨树下,恰如白居易在《长恨歌》所写:“六军不发无奈和,宛转蛾眉马前死。”

而安禄山呢?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加之宠信小儿子而让“太子”安庆绪不满,反而死在了安庆绪和他最信任的宦官李猪儿手里,最终被慌乱的安庆绪埋在了床下的洞穴中。

至于大难来临只知道逃跑的唐玄宗,幸运地退位为太上皇,在“安史之乱”后重新回到长安城,从此只能回味过往的辉煌了。

历史有千百种可能,而我们唯有通过史书窥探其中几种为后世流传的真相。但是,无论是帝王还是反贼,都有人性的弱点,这些弱点便构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历史。

以理性的态度读史,以感性的文笔写史,我是雪忆柔,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关注哦[摸头]

3. 贵的组词有哪些?

珍贵,高贵,名贵,华贵,富贵,娇贵,华贵,贵客,贵贱,贵秀,贵族,贵姓,贵气,贵人,贵庚,

“贵”,普通话读音为guì,最早见于金文时代。“贵”的基本含义为价钱高,与“贱”相对,如贵贱、春雨贵如油;引申含义为指地位高,如贵族、贵戚;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国、贵庚。

在日常使用中,“贵”也常做形容词,表示贵重,重要,如贵宝。

4. 那么残酷是真的还是电影演绎?

彘zhì,古时候是形容猪的。

彘,猪也。——《小尔雅》

人彘就是说把人的四肢砍掉,挖眼、熏耳、剐鼻、剃发、毒喉、割舌,拔眉,划脸,把人体所有可以毁坏的器官等全部毁坏,然后丢到茅厕里,是为人彘,和《鹿鼎记》里韦小宝口中的“人棍”有些类似。历史上最为出名的人彘可能就是戚姬了,这项残酷程度不亚于凌迟的刑法也是吕雉专门为戚姬设计的!

影视剧作品中的慈禧和丽妃

在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中,慈禧把咸丰帝的丽妃做成了人彘装在了酒缸里,称为人彘,这段情节表现了慈禧的心狠手辣以及让观众对丽妃产生同情,更加痛恨慈禧,也让人对那个糟粕的年代更加厌恶。但是这毕竟是电影,既然是电影里面就肯定有艺术加工的成分,很多导演编剧为了博取观众眼球和热点对历史的修改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实在是完全反着演,列如那部连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都能讲错,更把李鸿章演成了体恤爱民,清正爱国的好官,被盲目跟风的网友捧上神坛的《走向共和》。“宰相合肥天下瘦”是我们那个年代饱受压榨亲身经历过的列祖列宗用血泪对他的评价,现在却被没有经历过他们苦难的“孝子贤孙”惺惺作态般的改为了“年少不知李鸿章”。

还原真实的兰丽闺蜜

在真正的史料中,慈禧对丽贵妃的态度可能让看过电影的朋友失望了,慈禧不仅没有把丽妃做成人彘甚至对丽妃还关爱有加。丽妃,他他拉氏,比慈禧太后小两岁和慈禧同时进圆明园,当时慈禧被封为兰贵人,丽妃被封为丽贵人。当然,丽妃没有慈禧的心计,更没有慈禧的手段。慈禧被封为懿嫔一个月后丽贵人被封为丽嫔。之后丽嫔为咸丰生下一个女儿,也是咸丰唯一的女儿,咸丰对此宠爱有加,丽嫔被封为丽妃,这时候慈禧还是懿嫔,比丽妃晚一步。没多久慈禧生下了一位皇子,就是同治皇帝(爱新觉罗·载淳清穆宗年号同治),咸丰大喜过望,不久,便封慈禧为懿贵妃。咸丰帝去世后,同治皇帝继位,慈禧顺利的成为了和慈安太后平起平坐的皇太后。紧接着,慈禧便让同治皇帝破格升丽妃为丽皇贵妃,一次晋升两级,同治十三年又被封为丽皇贵太妃,由此可见,慈禧不仅不恨丽妃,还十分疼爱这个当年和她一起进入龙门的妹妹。在清朝,只有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被封为固伦公主,但在同治九年丽妃的女儿便被封为荣安固伦公主。

丽妃从小便体弱多病,活生生一个药罐子。在丽妃病重期间,慈禧还亲自关照丽妃用药。光绪十六年丽皇贵太妃在寿康宫病逝,享年54岁。光绪帝亲自拜谒金棺,奠酒、行礼,出殡时葬礼十分隆重,光绪十九年丽皇贵太妃被葬于清东陵定陵妃园寝,墓地处于第一排正中,为定陵妃园寝里最尊贵的位置。上谥号为庄静皇贵妃。丽妃本人性格温顺,和《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有相似,丽妃对慈禧也十分恭敬,慈禧自然待丽妃极好,俩人如同亲姊妹,并不想文学艺术作品中那般!值得一提的是《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导演都是李翰祥!如果一昧的以修改历史来博取群众的关注,这样做会误导很多不了解史实的人,这种做法是愚蠢的,是可唾弃的!话又说回来了,我想没有多少人拿着艺术加工后的电视剧当做历史看吧!

5. 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一首《泊秦淮》。秦淮河,古名龙藏浦,汉朝起称为淮水,至唐朝时,改为秦淮,李白《留别金陵诸公》一诗“至今秦淮间,礼乐秀群英”就出现了“秦淮”一说。在这“六朝胜地,十代都会”的金陵(现南京),十里秦淮荡漾着秀色艳情、浓郁着脂粉气息。有多少帝王将相、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粉黛佳丽在这里上演着或是悲壮雄武、或是凄婉缠绵的人生故事。

这一年,杜牧在水雾迷离,轻烟笼罩的月色中,将小船停靠在邻近酒家的秦淮河畔。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词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泊秦淮》。

一、“亡国之恨”由何而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亡国恨”来自于“后庭花”

歌女所唱的“后庭花”指的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所做的《玉树后庭花》: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装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后人所加)

楼宇高阁掩映在芳林碧草中,本就貌美如花的妃子们盛装打扮,更加妩媚动人,倾国倾城。在窗子的掩映下,娇美的面容无法尽显,但当她们走出帷帐笑脸相迎时,是那样的风情万种,楚楚动人。她们的脸庞如花带雨,她们的姿态如玉树后庭花般清雅别致、流光溢彩。

这首诗是陈后主为贵妃张丽华及孔、龚两位贵嫔所著。除三位妃嫔之外,他还有王、李两位美人,张、薛两位淑媛,袁昭仪、何婕妤、姜修容等,但众爱之中他还是最宠张丽华。那她是何许人呢?张丽华本出生兵家,自幼便进宫服侍龚贵嫔,后因美貌逆袭,一朝选入君王侧,据说她发长七尺,光可鉴人,眉目如画,柔美动人。而且她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善于辩言,深得圣心。陈后主每次临朝,百官奏议,都会让张丽华坐在自己膝盖上,参与朝政。

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夜夜笙歌的生活,他还建了“临春”,“结绮”,“望仙”三阁,自己住临春阁,张丽华居结绮阁,龚孔二位贵嫔同住望仙阁。三阁高耸云霄,极尽奢华 ,并有空中栈道相连,可供后主自由往来其间。陈叔宝穷奢极欲,沉湎声色,每日只是在宫中与嫔妃大臣游宴赋诗。一次,他看到三阁中的嫔妃们或倚窗回首,或凭栏远眺,风吹衣袂,飘飘若仙,有感而发,写下来这首《玉树后庭花》,并命宫女千人一起学唱。

而此时,北朝隋文帝杨坚正欲南下灭陈,实现统一。隋文帝开皇八年,下诏:“可出师授律,应机诛诊,在期一举,永清吴越。”隋大将韩擒虎直逼都城建康,陈叔宝惊慌失措中携张丽华、孔贵嫔跳入枯井中躲避。隋兵寻遍整个宫殿,却不见陈后主,最后只剩一口枯井,士兵大呼,但井下寂静无声,当有人建议投石入井时,才传出了后主的求饶之声,于是用粗绳系一个大箩筐投入井中,当士兵合力拉绳时,感觉沉重无比,不解之际,却发现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一起挤在筐中,引的众人哄堂大笑。井口太小,张丽华的胭脂擦在了井口,从此,这口井便被称为“胭脂井”。原“胭脂井”在景阳殿内,隋唐以后,城台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后人为了记取陈后主亡国教训,遂在鸡笼山的鸡鸣寺立井,又称辱井。一代国君虽尽享荣华,但终成人们茶余的笑柄。陈叔宝沦为亡国之君,而他流传的那首《玉树后庭花》也成为了后人口中的亡国之音。

二、何人不知亡国之恨

“商女不知亡国恨”,从字面上:歌女们不知道国破家亡的愤恨,还在倾情演绎着《后庭花》曲。其实这里是含有误解的,《唐人绝句精华》中说:“三句非责商女,特借商女犹唱《后庭花》曲以叹南朝之亡耳。”所以商女并不应该成为背负历史的罪人,她们只问生计不做他想,自是不知曲中所蕴含的亡国故事。《诗式》记载:“杜牧听隔江歌声。知《玉树后庭花》曲系陈后主亡国之音,足动兴亡之感,而商女不知曲中有恨,但唱曲而已。”另外,杜牧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力渐衰,但也并未亡国。

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谁?那些自以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听众、观赏者。他们是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文人墨客,难道他们也不解其中意吗?听着南朝陈的亡国之音,面对当时晚唐千疮百孔的政治局面,他们真的不会引发国家兴亡的感慨吗?

三、《泊秦淮》的情感表达

这首诗前两句重在写景,后两句重在抒情。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一个“笼”字连用两次,把水上烟雾缭绕的朦胧飘渺与月光倾泻于白沙之上的素静淡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然后笔锋一转,写到了人的活动,深夜泊船于秦淮河畔的酒家旁。其实这里运用了类似倒序的写法,正常的人物活动应该是先泊秦淮,才会看到水沙之景,但是诗人为了营造一种先声夺人的效果而进行了艺术创造,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由上句的“近酒家”,引出下文的“商女”、“后庭曲”、“亡国恨”,可见诗人构思之精妙。表面,诗人在写商女之无知,实则在讽刺那些权贵显达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不思救国。“隔江犹唱”,一个“犹”字,借古讽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在众人皆醉中发出一个清醒者的呐喊,给世人以警醒。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先景后情,借陈后主荒淫享乐最终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6. 因为和亲而嫁给噶尔丹之后境况如何?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康熙和他的容妃所生的蓝齐儿格格是他的政治牺牲品,为了政治利益康熙被迫将她嫁给了准噶尔大汗噶尔丹和亲,其实在电视剧中蓝齐儿这一生是十分凄凉悲惨,她三次被父亲康熙所伤害,以至于到最后父女陌路。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之后的处境其实和父亲康熙对她的伤害紧密相连。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一次伤害:斩断她的初恋

蓝齐儿其实最初是有着心上人的,她的心上人正是李光地。那一年蓝齐儿随着母亲容妃回福建老家省亲,在这里蓝齐儿遇到了拦车为当地孤儿上书请命的书生李光地,当时的李光地一身正气为民请命,而还是少女情窦初开的蓝齐儿自然为其所着迷。

就这样蓝齐儿与李光地产生了微妙的感情,根据剧情交代,后来蓝齐儿回北京后还时常与李光地有书信往来,而康熙爱惜李光地的才华,他也默许了女儿与李光地书信往来,照着这样发展下去,蓝齐儿最终肯定会被康熙许配给李光地。

但意外却出现了,准葛尔部野心勃勃的大汉噶尔丹为了窥探康熙虚实,他故意隐藏在准噶尔部给康熙朝贡的使团中来到北京,也是这一刻噶尔丹意外邂逅了蓝齐儿,他对蓝齐儿是一见钟情,于是回到草原之后,噶尔丹就给康熙修书请求和亲,点名请求康熙将蓝齐儿格格嫁给自己。

彼时康熙刚刚平定三藩之乱,台湾郑经又在挑事,康熙既定国策就是先收台湾在平准葛尔,但是当时正在收台湾时期,康熙没有精力也不能两面开战,一面收台湾,一面在和噶尔丹开打,所以康熙对噶尔丹采取的是妥协忍让政策。

噶尔丹派人请求和亲其实也正合康熙之意,但康熙万没想到的是噶尔丹请求的和亲对象居然是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蓝齐儿。康熙也明白此时蓝齐儿与李光地正处于热恋,他不想拆散女儿和李光地,更不想女儿远嫁准噶尔部,而且还是嫁给即将成为自己的敌人噶尔丹。

可是康熙也难啊,他一面要收复台湾,一面还要面对噶尔丹的威胁,只有稳住准噶尔的噶尔丹,才能完成收复台湾的大业,最终康熙在面临女儿和国家的选择时,他选择了牺牲女儿,国家利益为先。

蓝齐儿十分不愿意远嫁准噶尔,她不舍得李光地,她更不舍得父亲康熙和母亲容妃,但政治形式迫使她只能嫁给噶尔丹,即便她去哭着找祖奶奶太皇太后孝庄也没用,孝庄也是哭着跪求蓝齐儿为了大清牺牲自己。

这也是父亲康熙第一次伤害了他的掌上明珠宝贝女儿蓝齐儿,最终蓝齐儿斩断了和李光地的恋情,含泪远嫁到了准噶尔部,但蓝齐儿这时候还是能理解父亲康熙,她明白父亲作为皇帝的难处,也明白自己既然是公主身份就应该为国家付出,所以虽然父亲康熙第一次伤害了她,但她并没有太过于怨恨父亲康熙。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二次伤害:最终康熙杀害了蓝齐儿的丈夫噶尔丹

蓝齐儿最初并不喜欢噶尔丹,但是噶尔丹对蓝齐儿的感情是非常浓厚和赤诚,久而久之蓝齐儿也被噶尔丹所感动,她到后来是真心实意的爱上了噶尔丹,并且还为噶尔丹生下了儿子阿密达。

随着时间推移,康熙顺利的收复台湾,又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大清国力日渐恢复起来,而此时噶尔丹也急速膨胀,实力越来越强大,大清与准噶尔部的一战是在所难免了。

于是康熙在时机成熟后,决定御驾亲征噶尔丹。一面是最疼爱自己的父亲康熙,一面是深爱自己的丈夫噶尔丹,蓝齐儿夹在父亲与丈夫之间非常为难,她不明白为什么父亲和丈夫之间一定要决出一个生死。

在大战在即的时候,蓝齐儿跑到两军中间哀求着父亲康熙不要打了,作为母亲的容妃看着女儿痛苦哀求,她的心也碎了,她哀求着丈夫康熙别打了,给女儿一个面子,但是这是国家之间的大事,康熙曾经都说过“不止朕属于大清,朕的子女也都属于大清”,这句话就代表着康熙已经决意为了大清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儿女,甚至连自己都可以牺牲。

当容妃和蓝齐儿母女二人在战场中间相拥而泣,康熙决意开战,命令大阿哥胤禔下令先冲噶尔丹开火,于是一场大仗爆发。

容妃和蓝齐儿母女俩就被夹在了两军之间,大阿哥胤禔怕火炮伤到容妃和蓝齐儿,他抢先命令士兵放弃开炮直接开始肉搏。容妃和蓝齐儿母女早已被火爆镇晕在战场上,等二人醒来,大战已经结束,蓝齐儿被带回了清军大营。

康熙得知蓝齐儿被带回大营很高兴,他以为蓝齐儿最初不想嫁给噶尔丹,这回终于可以回到他的身边,他可以重新再给蓝齐儿找夫君,不用再跟着噶尔丹了。

但蓝齐儿拒绝了父亲康熙的挽留,在这些年中她已经全心全意的爱上了那个外表粗犷实则对她感情细腻,深爱着她的噶尔丹,蓝齐儿最终还是回到了噶尔丹身边。

战争的最后康熙击败了噶尔丹,胤禔最终砍下了噶尔丹的脑袋。蓝齐儿悲痛万分看着哥哥当着自己的面砍下了丈夫的头颅。最终蓝齐儿将噶尔丹就地埋葬,当康熙找到蓝齐儿想带她回北京时,蓝齐儿终于忍不住向父亲康熙发泄了出来。

蓝齐儿痛斥着父亲康熙对她的种种伤害,她当初不想嫁给噶尔丹却被父亲康熙强迫嫁了过来,终于她爱上了噶尔丹并为他生了儿子,可是康熙却把他杀了,面对蓝齐儿的种种质问,康熙也觉得愧对女儿,他想向女儿下跪赔礼道歉,他这一跪终于让感动了女儿蓝齐儿,她跑过去抱着父亲康熙痛哭,并表示十分想念母亲容妃和祖奶奶孝庄,其实也就是在这一刻,也代表着蓝齐儿又一次原谅了父亲康熙。

当康熙想接回蓝齐儿时,却被蓝齐儿拒绝了,她可以原谅父亲康熙,但是她始终无法再面对父亲,所以蓝齐儿选择了带着儿子阿密达回到乌兰木通,阿密达是属于准噶尔部王子,她要独自将儿子抚养长大。

这也是康熙第二次伤害了女儿蓝齐儿,但是他依旧获得了女儿的谅解。

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三次伤害:父亲康熙和母亲容妃闹翻

如果说前两次蓝齐儿都能原谅康熙,那是因为她还能体谅父亲康熙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出发,但是康熙对蓝齐儿的第三次伤害彻底让她对父亲失望透顶,最终她决意今生不再见父亲了,这就是因为康熙与容妃闹翻了。

康熙的女人很多,但唯独容妃可以给康熙一个家一般温暖感觉的女人,所以康熙十分喜爱容妃,可是当康熙决意废除太子胤礽时,容妃却站出来阻止康熙,小家碧玉对康熙温顺了半辈子的容妃为什么要和康熙唱反调?

这是因为孝庄临死前托付容妃如果将来康熙要废太子,一定要阻止康熙废除太子,所以容妃为了完成孝庄的托付,她生平第一次反对了丈夫康熙。

但是康熙决意废除太子胤礽,他明知道这件事就是孝庄托付给容妃的事情,可他还是一口咬定容妃假传孝庄遗旨,将容妃降级,后来容妃坚持不肯向康熙认错,还一再强调胤礽不可废除,最终被康熙贬到辛者库去刷马桶。

在容妃刷马桶不久之后,在乌兰布通的蓝齐儿回到北京探望父母,康熙得知蓝齐儿要来之后,他知道如果容妃的下场被蓝齐儿得知,恐怕父女之间很难在重归于好了,于是康熙命太监李德全把容妃从辛者库召回,装作两人相安无事,又给容妃穿上冠服去见女儿蓝齐儿。

但是谎言总会有被戳破的时候,心思细腻的蓝齐儿还是发现了母亲容妃已经和父亲康熙闹翻,被贬到辛者库刷马桶,当蓝齐儿见到母亲刷马桶那一刻,她彻底愤怒了,她对父亲康熙彻底的失望透顶。

一切事情都涌到眼前,蓝齐儿彻底恨上了父亲康熙,最终蓝齐儿爆发了,她找到父亲康熙,当着他的面将他赠给自己的八音盒摔得粉碎,这个摔得稀烂的八音盒就代表着蓝齐儿与康熙的父女之情再难挽回,他们父女之间已经产生不可修复的隔阂。

蓝齐儿伤心欲绝之下,独自回到了乌兰布通,她不想在见到父亲康熙,她更不想再看到母亲容妃受苦,从此蓝齐儿永远的留在了草原,没有再回过北京看望父亲康熙,即便康熙去世她也没再回来。

可以说康熙第三次因为与容妃闹翻,惩罚容妃,这是压垮蓝齐儿与他父女之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康熙这一生亏欠女儿蓝齐儿和容妃太多了,蓝齐儿最终彻底与父亲康熙成为陌路之人,父女之情难再续。

所以说蓝齐儿嫁给噶尔丹之后的处境和父亲康熙给她带来的伤害关联还是很密切,最初她不愿意嫁给噶尔丹,她是带着对父亲的怨恨和恼怒嫁过去的,但后来她理解了父亲康熙,而且她也真的爱上了深爱她的噶尔丹,这段时日蓝齐儿的处境可以说是幸福的。

当噶尔丹被康熙杀了之后,蓝齐儿独自带着阿密达回到了乌兰布通,可以说这段时日的蓝齐儿是孤独是悲伤的。

到了后来因为母亲容妃,蓝齐儿彻底与父亲康熙决裂,她对父亲彻底的失望,父女之间产生了不可修复的隔阂,夫死、父母还不和,蓝齐儿这一生恐怕唯一的希望寄托就是儿子阿密达了。

这就是电视剧中蓝齐儿凄凉和悲惨的一生,从她和亲噶尔丹开始,就注定她的一生毁在了父亲康熙手中,她的结局势必是无比的落寞和凄凉。

蓝齐儿历史上的原型就是康熙的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

容妃和蓝齐儿都是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但实际上她们是有着历史原型的,历史上容妃就是康熙的荣妃,而蓝齐儿则是康熙的第二女固伦荣宪公主。

历史上的荣妃也比较受康熙宠爱,她曾经为康熙生育有五子一女共六名子女,可见她早期非常受康熙喜爱。

但荣妃所生儿子多数夭折,只有康熙的第三子胤祉成年,还有女儿固伦荣宪公主,而固伦荣宪公主也是胤祉的同母姐姐。

历史上的荣妃可没有与康熙闹翻,也没有死在康熙前面,而是死在了康熙驾崩制后,在雍正时期才去世。

蓝齐儿的历史原型固伦荣宪公主则比蓝齐儿幸福得多,因为历史上康熙并没有与噶尔丹和亲,噶尔丹的王妃是他的嫂子也就是他的亲哥哥僧格珲台吉之妻阿努可敦,最初噶尔丹是西藏的活佛,跟随五世达赖学习佛法,他的哥哥僧格珲台吉才是准葛尔部的首领,但僧格珲台吉死于准葛尔部内乱之中,噶尔丹还俗替兄长报仇,也由此继承了首领的位置,并娶了嫂子阿奴为可敦(可敦在蒙语中是王后的意思),阿努可敦后来死于清朝与准葛尔汗国爆发的昭莫多之战中。所以历史上根本不存在康熙将女儿嫁给噶尔丹和亲。

历史上的固伦荣宪公主其实也是被和亲到蒙古,但她是被和亲到漠南蒙古巴林部嫁给了巴林部札萨克多罗郡王乌尔衮。

漠南蒙古诸部都是亲近清政府,支持清政府,噶尔丹及其所属的准葛尔汗国是属于漠西蒙古,在康熙征讨噶尔丹时,正是二十岁的乌尔衮率部参加了清朝对准葛尔汗国的乌兰布通之战,此战之中乌尔衮作战英勇深受康熙赏识,为此康熙特意下旨赐婚将二公主固伦荣宪公主下嫁乌尔衮。

固伦荣宪公主虽然是和亲,但是和亲之后她与乌尔衮婚后感情非常好,两人算是相敬如宾,比一般的和亲婚姻都要幸福得多,且两人还育有一子,最后固伦荣宪公主在雍正六年(1728年)去世,享年56岁,算是寿终正寝,一家三口死后合葬在了一起。

根据已出土的固伦荣宪公主墓来看,她历经百余年尸身未腐,而且根据墓中陪葬物品和墓志铭来看,她生前非常受父亲康熙喜爱,据记载荣宪公主尸身上所穿的龙袍都是康熙在她大婚时亲自为她挑选制定的样式,可见康熙对她有多么喜爱。

根据墓志铭记载,荣宪公主曾多次被康熙召回京城省亲,可见康熙是有多么挂念这个女儿,而且在康熙生病时,荣宪公主更是亲自日夜服侍在康熙身边,可以说历史上的荣宪公主与父亲康熙之间的父女关系是父慈子孝。

所以说电视剧中的蓝齐儿在和亲之后多次被父亲康熙伤害,境况凄惨,而历史上她的原型荣宪公主则比电视剧中的她幸福多了,和亲婚姻非常幸福,还时刻受到父亲康熙的挂念,与父亲康熙之间的父女之情更是父慈子孝,历史上的荣宪公主处境和结局要比电视剧中的蓝齐儿要好得多。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7. 斗罗大陆同人小说有哪些?

表妹生存攻略[清穿]

类别:清穿

作者:西兰花炒蛋

状态:全集

内容简介:

晋江VIP2023.01.22完结

总书评数:15359 当前被收藏数:49034

乐盈穿越成一等承恩公府的小 姐。

她爹是佟国维,大姐是皇贵妃,他们家是皇帝的母家,备受皇帝宠信,有“佟半朝”之称,富贵荣华了整个康熙朝。

出生就在巅峰,乐盈这辈子想奋斗都没有奋斗的空间,稳稳躺赢的一生。

然而就在乐盈第三次议亲时,宫里的皇贵妃突然下了懿旨,让她停止议亲。

据说是因为皇贵妃命不久矣,嘱咐家人送妹妹入宫,好延续家族荣宠……

历史上康熙对待后宫博爱、大方,是个端水大师,他后宫是出了名的和睦,大部分嫔妃都得以年老善终。

乐盈想得很开,在哪养老不是养老呢,顶着康熙的母家表妹的身份,在宫里的日子就不会难过。

免责声明:本文作者:“作者”,版权归作者所有,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分享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信息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7780@88.com,我们将在24小时内对侵权内容进行删除。
(114)
抗战之超级山寨工厂(有哪些讲情与法的冲突
上一篇 2024年04月23日
暂无数据
下一篇 2024年04月23日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